日本互联网金融到底受哪些法律管辖?
日本没有一部叫《互联网金融法》的单行法,而是把**支付、借贷、加密资产、众筹**等业务拆分进既有法律体系。核心框架由三部法律构成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《银行法》:管吸收存款与放贷,想做存贷业务必须拿银行牌照。
- 《资金结算法》:管预付式支付工具、虚拟货币交易所以及电子支付。
- 《金融商品交易法》:管证券型众筹、投资顾问、资产管理。
常见业务形态对应的牌照清单
1. 第三方支付/电子钱包
需要申请「資金移動業者」牌照,门槛最低:注册资本1000万日元,保证金或保险2000万日元起。流程约3-4个月。
2. 虚拟货币交易所
适用「暗号資産交換業」登记,要求更高:注册资本1000万日元以上、净资产为正、冷钱包比例≥95%、外部审计报告、董事无犯罪记录。FSA平均审查周期6-12个月。
3. P2P借贷平台
若只做撮合,需注册「第二種金融商品取引業」;若平台自己放款,则必须拿「貸金業」牌照,资本金门槛5000万日元,且需加入指定信用保证协会。
如何申请「資金移動業者」牌照?流程拆解
- 公司设立:在日本注册株式会社,确保资本金实缴1000万日元。
- 内控制度:制定反洗钱、用户身份识别、信息安全、纠纷处理四大手册,需日语版本。
- 系统审计:委托第三方IT审计机构出具渗透测试报告。
- 提交FSA:向地方财务局递交申请,包括业务计划、股东结构、董事履历、财务报表。
- 面谈与补件:通常会有1-2轮面谈,重点询问资金来源、盈利模式、风控细节。
- 获批与公示:通过后,官方公报公示两周,即可开业。
加密资产交易所的额外合规要点
FSA在2019年修订《资金结算法》后,把虚拟货币改称「暗号資産」,并新增:
- 资产分离保管:用户资产与公司自有资金必须分离,且托管于信托银行或冷钱包。
- 杠杆倍数上限:对散户最高2倍杠杆,对合格机构投资者可放宽。
- 年度现场检查:FSA每年派检查官入驻,重点看内部审计、用户投诉、系统漏洞。
拿不到牌照的替代方案
若暂时达不到资本金或合规要求,可考虑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与持牌机构合作:做技术输出,由持牌方承担合规责任。
- 申请「仮登録」:FSA允许部分项目在正式审查期间先行试运营,但仅限内部测试用户,不得公开营销。
- 业务拆分:把支付、借贷、资管功能拆成多个独立实体,分别申请对应牌照,降低一次性合规成本。
最新监管动态:2024年重点看什么?
日本金融厅在2024年公开征询意见,拟把「电子支付代理业务」纳入《资金结算法》监管,预计:
- 所有聚合支付、代扣、代付服务商必须登记。
- 单笔交易上限100万日元,年度累计1亿日元。
- 需在30天内完成用户身份核验,并留存交易记录7年。
常见疑问Q&A
Q:外国公司能否直接申请日本牌照?
A:可以,但必须在日设立株式会社,且至少一名在日居住董事。
Q:注册资本能否用加密货币出资?
A:不允许。FSA只接受现金或现金等价物,且需存入日本银行账户。
Q:拿到牌照后多久需要开始营业?
A:原则上6个月内必须开业,否则牌照可被吊销。
避坑指南:中国团队最容易踩的雷
- 翻译质量:所有合规文件需日文原文,机翻会被打回。
- 董事背景调查:FSA会查董事在中国是否受过行政处罚,隐瞒记录直接拒批。
- 服务器位置:用户数据必须存放在日本境内,跨境备份需提前报备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