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违法广告常见形态:先认清,再举报
很多用户看到“夸张疗效”“稳赚不赔”时,第一反应是“这广告不靠谱”,却说不清到底违了哪条法。以下形态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信息流、短视频、社群和弹窗里:

- **虚假医疗功效**:普通食品宣称“治愈糖尿病”“逆转肝硬化”。
- **金融收益承诺**:理财产品打出“年化30%”“保本高收益”。
- **虚构用户体验**:用“宝妈兼职日赚千元”剧本诱导加群。
- **隐形植入**:网红直播时口播“家人都在吃这款”,却未标注广告。
二、互联网违法广告怎么举报?四步完成闭环
1. 固定证据:截图+录屏+链接三位一体
问:只有一张截图能立案吗? 答:单一截图容易被平台认定为“已下架”或“用户误操作”。**最佳做法是:先用手机录屏完整展示广告出现路径,再截取关键帧,最后复制广告落地页URL**。如果广告在APP内无法复制链接,可录屏时点开右上角“分享”按钮,录下域名或跳转提示。
2. 选择举报通道:官方渠道优先,效率最高
问:打12315电话是不是最慢? 答:电话投诉需层层分派,平均耗时15个工作日。**推荐顺序**:
- **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“12315”小程序**:上传证据后自动分派至广告主所在地监管部门。
- **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**:针对弹窗、色情、赌博类广告,平均处理时长3天。
- **平台站内举报**:微信、抖音、淘宝均有“广告投诉”入口,平台需在48小时内先行下架。
3. 填写要素:三句话让审核员秒懂
模板: “该广告在XX平台XX位置出现,宣称‘XXXX’,违反《广告法》第X条第X款,已录屏+截图保存证据,请依法查处。” **关键字段**:平台名称、广告位置、违法点、法条依据。
4. 追踪结果:用“举报编号”二次催办
问:举报后石沉大海怎么办? 答:保存系统生成的举报编号,7个工作日后在“12315”小程序输入编号查询进度。**若状态显示“已受理”却超期未办结,可再次提交“催办”**,监管部门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答复。
三、违法广告处罚标准是什么?金额与停业并重
1. 罚款梯度:广告主、平台、代言人各担其责
《广告法》第五十八条明确:

- **广告主**:虚假广告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;费用无法计算或明显偏低的,直接罚20万—100万。
- **平台**:明知或应知违法而未采取删除、屏蔽等措施,没收广告费并处1倍—3倍罚款。
- **代言人**:明知虚假仍作推荐,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—2倍罚款,三年内禁止代言。
2. 停业与吊销:情节严重时“一剑封喉”
问:什么情况下会被吊销执照? 答:同时满足“两年内三次违法”“造成人身伤害”“虚假广告金额超百万”任一条件,**市场监管部门可提请吊销营业执照,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**。
3. 刑事移送:虚假广告罪的立案门槛
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二十二条,违法所得超10万元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,**公安机关可立案侦查,最高判处二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**。
四、企业如何自查?三张清单防踩雷
1. 文案红线清单
禁止出现: - “国家级”“最高级”“第一品牌”等绝对化用语 - 治愈率、有效率、投资回报率的承诺数据 - 未获专利却标注“已申请专利”
2. 资质核验清单
上线前核对: - 医疗广告审查批文 - 金融牌照编号 - 特殊食品注册证书
3. 数据留存清单
平台需保存: - 广告发布日志(IP、时间、设备号) - 广告主营业执照扫描件 - 合同及付款凭证(保存三年)
五、用户常见误区答疑
问:转发朋友圈的违法广告会被追责吗? 答:若仅为普通用户且无获利,一般不予处罚;**但如果是微商、团购团长等商业主体,转发即视为发布者,同样适用广告法**。
问:境外网站上的中文违法广告能管吗? 答:只要服务器在境内或面向境内用户投放,**监管部门可通过域名备案信息追溯到运营主体**,照样处罚。
问:举报后遭到商家电话威胁怎么办? 答: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并再次通过12315补充举报“打击报复举报人”,**市场监管部门需在24小时内启动保护程序**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