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服务市场环境如何_2024年创业机会在哪

新网编辑 14 0

2024年互联网服务市场的整体温度

年初,我走访了三家不同规模的SaaS公司,发现**“订单增速放缓但续费率上升”**成为共同体感。这背后透露出一个信号:市场从“跑马圈地”进入“精耕细作”。流量红利见顶,**存量客户的价值挖掘**取代拉新成为核心KPI。

互联网服务市场环境如何_2024年创业机会在哪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谁在主导需求?——用户画像的三重变化

1. 中小企业:从“全功能”到“可拼装”

过去,中小企业喜欢一次性购买大而全的ERP或CRM。现在,他们更愿意**按月订阅轻量级模块**,例如只做电子合同或自动开票。原因无他:现金流紧张,试错成本必须低。

2. 大型企业:从“私有化”到“混合云”

金融、政务客户曾经坚持私有化部署,如今也开始接受**“核心数据本地+边缘业务上云”**的混合模式。政策合规与技术成熟度的双重提升,让“既要又要”成为可能。

3. C端消费者:从“免费”到“为体验付费”

以在线视频为例,**愿意为无广告、高码率、多端同步付费的会员比例**已突破45%。这意味着:只要体验足够极致,用户并不吝啬钱包。


供给端的新战场:技术、资本、政策三条线

技术:AIGC正在重写成本结构

一家做客服SaaS的初创公司告诉我,接入大模型后,**人工坐席需求下降30%,响应速度提升50%**。但挑战也随之而来:幻觉问题导致投诉率上升,必须叠加**“人机协同审核”**的新流程。

资本:美元基金退潮,产业资本补位

2023年Q3起,**美元基金在中国互联网服务赛道的出手次数同比下降62%**。与此同时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产业龙头设立CVC,**围绕供应链数字化、能源管理SaaS**密集下注。估值逻辑从PS转向PE,盈利路径必须清晰可见。

互联网服务市场环境如何_2024年创业机会在哪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政策:数据跨境、算法备案、生成式AI牌照

“合规前置”成为产品MVP的一部分。例如,一家做跨境直播电商的服务商,**在立项第一周就聘请了数据合规顾问**,否则后续融资寸步难行。


2024年创业机会:五个细分切口

切口一:AI原生垂直SaaS

避开通用大模型,**深耕单一行业的小模型**反而更易落地。例如: - 医疗影像AI标注SaaS,**将三甲医院的标注效率提升8倍** - 律所合同审查AI,**把初级律师的重复工作时间压缩70%**

切口二:存量系统的“AI外挂”

大量传统企业仍使用老旧ERP,直接替换成本过高。**以API形式提供AI增强插件**,例如智能补货预测、动态定价引擎,**客单价低但复购率高**。

切口三:数据要素流通服务

随着数据交易所扩容,**数据清洗、脱敏、估值、合规托管**成为刚需。一家杭州创业公司通过**“数据保险箱”**模式,半年内签下三家城商行。

切口四:绿色算力运维

大模型训练推高能耗,**PUE(能源使用效率)低于1.1的数据中心**成为稀缺资源。提供**AI驱动的能耗优化工具**,按节省电费分成,**毛利率可达60%以上**。

切口五:超级个体服务工具

自媒体、独立开发者、咨询顾问群体扩大,他们需要**“一人公司”级别的技术栈**: - 自动化结算(Stripe+金蝶云星辰) - AI客服(基于私有知识库) - 全球分红税务筹划SaaS


自问自答:如何验证机会真伪?

Q:市场够大吗? A:用TAM-SAM-SOM三层漏斗。以“AI律所合同审查”为例,TAM是中国200亿律师费市场,SAM是其中30亿合同业务,SOM是首批愿意付费的5万中小企业,**年客单价1万元=5亿元可触达市场**。

Q:护城河在哪? A:数据飞轮效应。**合同条款越审越多,模型越训越准,客户切换成本指数级上升**。同时叠加行业资质(例如法律科技备案),形成双重壁垒。

Q:现金流能撑多久? A:采用“订阅+按量付费”混合模式。**基础订阅覆盖人力成本,按量部分贡献利润**。参考案例:某RPA公司70%收入来自按量,账期缩短至T+3。


踩坑预警:三个高频死亡原因

1. 伪需求:用AI把Excel自动化包装成SaaS,结果客户认为“不如招个实习生”。 2. 合规滞后:先做产品后补算法备案,被监管叫停导致融资流产。 3. 技术债:为了赶demo强行调用国外大模型API,后续国产化迁移成本爆炸。


尾声:留给创业者的时间窗口

产业互联网的节奏比消费互联网慢,**但一旦切入,替换周期长达5-7年**。2024年的核心策略是:**用AI把单点体验做到极致,用合规把护城河挖到最深**,剩下的交给时间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