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能源互联网到底是什么?
能源互联网是把电力、天然气、热力、氢能等多种能源形态,通过数字化平台、物联网、区块链等技术,像互联网一样互联互通、实时交易、智能调度的新体系。它不再只是“卖电”,而是把能源变成可拆分、可定价、可流通的数据商品。

二、最常见的五种商业模式拆解
1. 虚拟电厂运营商:把分散资源打包卖
问:屋顶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都很小,怎么赚钱?
答:把它们聚合成“虚拟电厂”,在电力现货市场或辅助服务市场统一报价。
盈利点:
• 现货价差:低谷充电、高峰放电,赚取电价差;
• 容量补偿:电网按可用容量付费,每千瓦每年约50-200元;
• 碳资产:聚合后的减排量可开发CCER出售。
2. 能源数据服务商:卖“能源版天气预报”
问:为什么工商业愿意花钱买数据?
答:精准的负荷预测能帮企业降低需量电费,误差每减少1%,可节省约0.5%电费。
产品形态:
• SaaS订阅:按月按点收数据服务费;
• 交易分成:帮客户参与需求响应,收益五五开;
• 金融增值:用数据做风险评估,联合银行推出“绿电贷”。
3. 分布式绿电交易平台:做能源界的“淘宝”
问:个人光伏如何直接卖给隔壁写字楼?
答:平台提供撮合、结算、绿证转移一条龙服务,每笔交易抽佣1%-3%。
关键壁垒:
• 区块链溯源:确保每一度电都有唯一ID;
• 动态定价:15分钟级价格刷新,防止套利;
• 金融通道:接入央行数字货币,秒级结算。
4. 能源资产托管:轻资产玩转重资产
问:手里有钱但不会运营储能电站怎么办?
答:交给专业托管方,签15-20年保底收益+超额分成合同。
收益结构:
• 固定收益:年化6%-8%,由容量租赁费保障;
• 弹性收益:现货套利、容量电价、调频补偿按3:3:4分成;
• 残值回购:到期后设备残值可按原价20%回购。
5. 零碳园区运营商:卖“碳中和套餐”
问:园区如何快速拿到零碳认证?
答:运营商提供“源-网-荷-储-碳”整体方案,按节能量或减碳量收费。
收费模式:
• EPC总包:一次性工程款+三年运维;
• 合同能源管理:节省电费五五分成,合同期8-10年;
• 碳托管:每年按实际排放量收管理费,同时代理碳交易。

三、盈利核心:三大共性逻辑
1. 时间套利:把低边际成本的绿电搬到高电价时段;
2. 容量溢价:电网愿意为“随时可用”的灵活性支付额外费用;
3. 数据杠杆:同一套数据多次售卖,边际成本几乎为零。
四、落地难点与破解方案
1. 政策不确定性
问:现货市场暂停怎么办?
答:提前锁定辅助服务、容量补偿等“非现货”合同,占比不低于40%。
2. 资产碎片化
问:如何说服上千户居民共享储能?
答:采用“设备租赁+收益分成”模式,居民零首付,每月保底分红。
3. 数据安全顾虑
问:企业担心负荷数据泄露?
答:本地部署边缘计算网关,原始数据不出厂,只上传脱敏后的特征值。
五、未来三年的新机会
• 车网互动(V2G):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3000万辆后,可调负荷规模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;
• 氢电耦合:弃风弃光制氢,再通过燃料电池反向发电,形成跨季节储能;
• 碳关税:欧盟CBAM落地,出口企业急需绿电溯源服务,溢价可达0.05-0.1元/度。

六、给入场者的三点建议
1. 先找场景再选技术:工业园区、数据中心、港口冷链等高电价场景优先;
2. 绑定金融方:与银行、基金共设SPV,降低资本金压力;
3. 预留数据接口:所有设备支持MQTT、OPC UA等标准协议,方便后续升级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