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互联网保费收入到底有多少?
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《2016年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当年互联网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347.97亿元,同比增长74.7%,占行业总保费的比例首次突破7.6%。其中人身险贡献1463.5亿元,财产险贡献884.4亿元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2016年会出现爆发式增长?
1. 监管政策松绑带来窗口红利
- 2015年底《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》正式落地,**明确第三方网络平台可代销保险产品**,为流量巨头入场扫清障碍。
- 车险费改在6省市试点,**线上渠道自主定价系数最低可至0.6**,刺激车主比价投保。
2. 流量巨头深度介入
蚂蚁保险、微信保险、京东金融等平台在2016年集中发力:
- 支付宝上线**“车险分”**实现差异化定价,单日成交峰值突破8万单。
- 微信钱包入口开放**“微保”**灰度测试,健康险产品上线3天吸纳200万用户。
3. 场景化产品创新
| 创新产品 | 场景 | 2016年销量 |
|---|---|---|
| 退货运费险 | 电商购物 | 20亿单 |
| 航班延误险 | 机票预订 | 5000万份 |
| 手机碎屏险 | 新机激活 | 1200万部 |
哪些险种贡献最大?
人身险:理财型产品占主导
2016年互联网人身险中,**万能险和投连险**占比高达62%,主要驱动因素:
- 银行理财收益率跌破4%,保险理财产品5%-6%的结算利率形成洼地。
- 部分险企推出**“随存随取”**的类余额宝产品,降低用户决策门槛。
财产险:车险仍是绝对支柱
互联网车险保费达752亿元,占财产险线上保费的85%,关键变化:
- UBI车险在**平安、人保**试点,驾驶习惯良好的车主保费降幅达30%。
- 线下代理人渠道成本15%-20%,而网销渠道成本仅8%-12%,推动险企主动转型。
用户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?
投保人群画像
- 年龄:80后、90后占比73%,首次成为主力。
- 地域:三四线城市用户增速达120%,反超一二线城市。
- 终端:移动端投保占比从2015年的45%飙升至78%。
决策路径缩短
传统线下投保需要3-5天决策,而互联网场景下:
- 用户从看到产品到支付完成平均耗时8分钟。
- 健康告知环节采用智能核保,非标准体用户92%可实时出单。
未来三年会延续高增长吗?
潜在风险点
- 2016年底监管叫停**“快返型”**年金保险,理财型产品增速预计腰斩。
- 车险费改全国推广后,**渠道费用透明化**可能压缩网销价格优势。
新增长引擎
- 健康险:2016年互联网健康险增速210%,**百万医疗险**件均保费仅200元,渗透率不足3%。
- 科技赋能:AI客服降低70%人力成本,区块链保单存证已在中国人保试点。
对从业者的启示
2016年的爆发式增长证明:**流量≠保费**,真正能持续的是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将保险嵌入高频交易场景(如外卖延误险)。
- 用动态定价替代固定费率(如按天计费的短期意外险)。
- 通过数据风控把非标人群变成可保用户(如糖尿病患者专属医疗险)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