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全球互联网用户突破53亿,中国网民规模接近11亿。站在这一体量之上,行业下一步会走向哪里?创业者还能抓住哪些窗口?以下拆解从宏观到落地的关键线索。

一、为什么“存量深耕”成为主旋律?
流量红利见顶已是不争事实。QuestMobile数据显示,2023年全网月活增速仅2.4%,而应用商店里超过80%的新App三个月内日活跌破1万。
- 用户时长固化:短视频、即时通讯、电商三大赛道占据人均每日线上时长的72%,留给新产品的缝隙越来越小。
- 获客成本飙升:教育、金融、游戏等热门垂类CPC均价三年翻倍,ROI普遍跌破1.5。
- 政策监管收紧:数据安全、未成年人保护、算法备案让“烧钱换规模”模式难以为继。
二、2024年值得押注的五大细分机会
1. AI原生应用:从“+AI”到“AI×”
过去两年,AI更多是功能插件;2024年开始,一批“AI First”产品出现,典型如AI律师、AI营养师、AI面试官。它们的核心逻辑:
- 用大模型替代传统SaaS流程,把“人找功能”变成“功能找人”。
- 按结果付费,降低中小企业使用门槛。
- 数据飞轮:用户越多,模型越准,边际成本趋近于零。
2. 跨境电商3.0:供应链品牌化
亚马逊封号潮后,铺货型卖家退场,具备柔性制造+独立站+DTC品牌能力的中国工厂崛起。Shein、Temu已验证路径,2024年差异化空间在:
- 垂类深耕:宠物智能用品、户外储能、小众美妆。
- 合规前置:欧盟VAT、美国FCC认证、中东SASO。
- 本地化履约:海外仓+尾程快递组合,把妥投时效压到72小时。
3. 数字人直播:成本腰斩,转化翻倍
数字人直播已从“噱头”变成“ROI工具”。
成本端:2D超写实数字人月租降到3000元,3D定制从20万降到5万。

效果端:淘宝服饰店测试,数字人+AI话术库,夜间无人时段GMV占全天18%。
关键门槛:口型同步精度、实时互动延迟、平台流量倾斜政策。
4. 产业互联网下沉:县域数字化改造
一二线城市C端卷无可卷,县域B端仍是洼地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全国2800个县中,仅12%完成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改造。
可切入场景:
- 农产品溯源SaaS:区块链+物联网,让“土特产”卖出溢价。
- 县域冷链共配:整合零担、落地配,降低生鲜损耗率。
- 农机共享平台:按亩计费,解决小农户买不起大设备的痛点。
5. 绿色算力:碳中和催生的新基建
东数西算工程进入二期,八大枢纽节点PUE(能耗指标)要求≤1.2,倒逼数据中心升级。

创业切口:
- 液冷服务器:比传统风冷省电30%,阿里、腾讯已批量采购。
- 余热回收:把数据中心废热用于周边温室种植,降低冬季供暖成本。
- 碳排放可视化平台:帮IDC机房做碳盘查,对接绿电交易。
三、创业者必须回答的三个灵魂拷问
Q1:技术壁垒到底有多高?
AI赛道看似门槛高,实则开源模型+API让“技术平权”。真正壁垒在垂直数据和场景Know-how。例如做AI律师,核心不是大模型,而是10万份判决书的结构化标注。
Q2:现金流能撑过几个周期?
2024年美元基金继续收紧,人民币基金偏好Pre-IPO。建议采用“小步快跑+订单融资”模式:先拿行业客户POC(概念验证)订单,再凭合同找银行做保理,避免股权过度稀释。
Q3:政策风险如何对冲?
数据出境、算法伦理、未成年人保护是三大红线。实操中可:
- 提前做数据分类分级,敏感数据本地化存储。
- 算法备案时准备可解释性报告,用通俗语言描述推荐逻辑。
- 建立未成年人模式,哪怕产品不是直接面向C端。
四、给早期团队的五条实操建议
- 先做“小而美”:切一个细分场景,做到行业前三再横向扩张。例如先做“跨境电商宠物智能喂食器”,而非“全品类宠物用品”。
- 用内容换流量:抖音、小红书、TikTok的算法仍偏爱优质内容。一个爆款短视频带来的精准用户,成本仅为信息流广告的1/10。
- 绑定超级供应链:与头部工厂签独家产能协议,避免被“拼多多同款”价格战拖死。
- 设置海外镜像公司:香港或新加坡主体便于收美元、拿离岸融资,同时隔离国内政策风险。
- 建立“反脆弱”组织:核心团队保持20%的冗余人力,用于快速试错新方向,避免单一路径依赖。
五、尾声:互联网没有终局,只有周期
从PC到移动,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,每一次技术范式转移都会淘汰90%的参与者,也会让10%的幸存者享受百倍红利。2024年的关键词不是“追风口”,而是“在正确周期做正确的事”。把用户需求、技术可行性、商业闭环、政策合规四张拼图拼齐,剩下的交给时间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