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全球互联网广告大盘到底有多大?
根据GroupM最新发布的《This Year, Next Year》报告,2024年全球互联网广告支出预计突破7,200亿美元,占全部广告预算的68%以上。这一数字较2023年增长11.2%,远高于传统电视、户外、广播等渠道的合计增速。细分来看:

- 搜索广告:2,850亿美元,占比约40%
- 社交广告:2,100亿美元,占比29%
- 电商站内广告:1,350亿美元,占比19%
- 其他(音频、OTT、邮件等):约900亿美元
中国市场的“蛋糕”切得有多狠?
QuestMobile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预计达1.25万亿元人民币,折合美元约1,730亿,占全球份额24%。三大平台几乎吃下七成预算:
- 阿里巴巴系(淘宝、天猫、闲鱼):约4,300亿元
- 字节跳动系(抖音、今日头条、西瓜):约3,100亿元
- 腾讯系(微信、QQ、腾讯视频):约2,200亿元
剩余30%由百度、快手、小红书、B站、美团等瓜分。值得注意的是,直播电商广告增速高达35%,远超搜索广告的8%和展示广告的12%。
为什么广告主还在加码?ROI到底多高?
自问:在预算收紧的大环境下,品牌为何仍把七成以上费用砸向线上?
自答:核心原因是可量化、可迭代、可闭环。
- 可量化:DSP平台可实时回传曝光、点击、转化数据,CPC、CPA、ROAS一目了然。
- 可迭代:素材上线后24小时内即可根据CTR微调,传统TVC拍完后无法“回炉”。
- 可闭环:从种草到拔草,数据沉淀在品牌自有的CDP,二次投放人群包精准度提升30%以上。
以美妆行业为例,头部品牌在抖音的平均ROAS达到4.8,远高于线下专柜的2.1。

未来五年还能涨吗?天花板在哪?
自问:当网民渗透率逼近80%,流量红利见顶,互联网广告还能继续狂奔吗?
自答:增量来自“深度”而非“广度”。
1. 电商广告仍有结构性机会
中国线上零售渗透率目前约35%,对比英国的38%、韩国的45%仍有空间。随着即时零售、社区团购扩张,本地生活广告预算年复合增速预计保持20%。
2. AI投放效率提升30%以上
生成式AI可在10分钟内产出100套创意,并通过强化学习实时优化出价。Meta内部测试显示,AI驱动的广告系列CPA下降22%,预算自然向效果更好的渠道倾斜。
3. 线下数字化带来新增量
电梯屏、地铁屏、影院LED正在接入程序化交易平台,2024年国内户外程序化购买规模已达180亿元,五年后有望突破600亿元。
中小品牌如何分一杯羹?
预算不足百万的商家,切忌“撒胡椒面”。三步走:
- 单平台打透:优先选择日活>3亿的超级App,如抖音或微信视频号,集中90%预算。
- 人群包复用:利用平台提供的“相似人群扩展”,将高转化人群放大5倍。
- 素材赛马:每周至少测试20条短视频,保留ROI>2的创意,淘汰其余。
案例:某新锐咖啡品牌用30万预算在抖音投放“9.9元尝鲜券”,通过直播间秒杀+企业微信沉淀,单月获客成本从45元降至18元。
政策与隐私对规模的潜在冲击
自问:苹果ATT、欧盟GDPR、中国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会让精准投放失效吗?
自答:短期阵痛,长期更健康。
- 一方数据崛起:品牌加速建设私域,2024年企业微信用户已突破5.5亿,广告投放从“买流量”转向“养用户”。
- 隐私计算落地:联邦学习、差分隐私技术让“数据可用不可见”,腾讯广告已支持2000+标签的隐私计算人群包。
- 创意重回C位:当设备ID受限,素材本身的吸引力成为CTR胜负手,AIGC工具因此需求激增。
写在最后:别只盯“规模”,更要盯“效率”
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已无需质疑,但“大水漫灌”时代结束。未来五年,谁能用更少预算撬动更高LTV,谁就能在7,000亿美元的大盘里切走更肥的一块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