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互联网资产”?官方口径与民间口径差异
先厘清概念:官方统计里,中国互联网资产总额主要指“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”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,不含个人自媒体、海外上市VIE架构公司境外资产;民间第三方报告则把域名、App、数据、品牌、用户关系等一并折现。口径不同,数字可差出近一倍。

官方数据:工信部与统计局口径的“资产总计”
工信部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》显示,截至2023年底,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资产总计7.82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4%。
统计局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》把“互联网接入、信息服务、平台经济”统一归入大类64,其资产总额与工信部口径基本一致,差异小于3%。
民间测算:为何有人喊出“30万亿”?
第三方估值模型把流量、数据、品牌、专利、用户生命周期价值都折现:
• 流量:以广告CPM折算,头部App单DAU估值500元;
• 数据:按数据交易所挂牌价,1TB脱敏数据约1.2万元;
• 品牌:Interbrand模型,腾讯、阿里、字节三家品牌价值合计4.6万亿;
• 专利:AI算法专利单件平均估值80万元;
• 用户生命周期价值:电商行业LTV均值1200元/人。
把这些加总,民间机构给出28~32万亿元区间。
核心疑问:哪些资产最容易被高估?
问:流量资产为何波动最大?
答:DAU与广告eCPM随政策、竞争、经济周期剧烈变化,2022年教培行业DAU断崖下跌70%,对应估值缩水超千亿。
问:数据资产真的值那么多钱?
答:只有可交易、可确权、可复用的数据才计入,企业自用的日志、脱敏不充分的原始数据,市场给出折价甚至清零。
拆解头部公司:阿里、腾讯、字节各自占多少?
按2023年报资产总计:
• 阿里巴巴(中国境内实体):1.42万亿;
• 腾讯(中国境内实体):1.35万亿;
• 字节跳动(中国境内实体):0.78万亿。
三家合计占官方口径43%,占民间口径仅12%,差距主要来自境外上市主体、无形资产重估。

如何自己估算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资产?
三步法:
1. 查年报:资产负债表“资产总计”是底线;
2. 调口径:把无形资产、商誉、长期股权投资重估,按行业市销率PS×营收得出上限;
3. 折中值:取底线×0.6 + 上限×0.4,误差通常小于15%。
未来五年:资产总额还会翻倍吗?
驱动因素:
• AI大模型:算力、语料、人才重估,单个大模型资产价值可达百亿;
• 数据要素流通:国家数据交易所扩容,预计带来3~5万亿新增资产;
• Web3与数字藏品:监管落地后,合规NFT、数字身份可能贡献千亿级增量。
保守预测,2028年官方口径将突破15万亿,民间口径或达45万亿。
风险提示:哪些变量可能让估值瞬间缩水?
• 反垄断罚款:单次最高可达年营收10%;
• 数据出境限制:跨境业务资产折价20~30%;
• 利率上行:DCF估值模型折现率每升1%,资产总值下降8~10%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