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先问自己:流量到底掉在哪?
打开统计后台,先把时间维度拉长到最近30天,再对比前30天。 自问: - 是整体掉还是个别渠道掉? - 是首页掉还是详情页掉? - 是PC掉还是移动掉? 把答案写在纸上,下一步才能精准下刀。

二、用三层漏斗定位“出血点”
1. 入口层:流量来源
- 搜索流量:先看关键词排名,用站长工具拉TOP100词,筛出跌幅>30%的词。
- 社交流量:检查分享链接是否被平台限流,用短链点击日志验证。
- 直接访问:多半是品牌词或老用户,若掉得厉害,回忆最近是否换域名或强推HTTPS。
2. 行为层:页面表现
把PV、UV、跳出率、停留时长四列并排看: - 若跳出率飙升而停留时长缩短,多半是内容或加载速度出问题。 - 若PV/UV比值下降,说明内链断了,用户点两下就迷路。
3. 转化层:目标完成
电商站就看下单率,内容站就看注册率。若流量掉但转化率升,可能是低质流量被过滤,不必恐慌;反之则要紧急排查。
三、常见“凶手”与排查清单
技术维度
- robots.txt误封:用百度搜索资源平台抓取诊断,看是否返回403。
- CDN节点故障:ping不同地区IP,若延迟>200ms,立即切备用节点。
- HTTPS证书过期:Chrome地址栏直接红叉,用户直接跑路。
内容维度
- 采集站群被K:用site:域名检查收录,若只剩首页,八成被算法命中。
- 标题堆砌:抽查10篇新文章,若关键词密度>8%,立刻改。
- 更新频率骤降:把最近30天发布数量画折线,一眼就能看出是否“断更”。
外部维度
- 竞品截流:把核心词放进5118“竞价洞察”,看是否出现新对手砸钱抢位。
- 负面舆情:搜“品牌词+骗子”,若首页出现负面帖,用高权重媒体压制。
- 热点退潮:用百度指数搜行业大词,若整体下滑,那是“天灾”非“人祸”。
四、数据交叉验证的四个动作
1. 把GA和百度统计同时打开,若两边数据差异>10%,说明统计代码冲突。 2. 拉服务器日志,用awk统计蜘蛛抓取量,若下降50%,先补sitemap。 3. 热力图对比,看用户点击区域是否从“购买按钮”移到“关闭广告”。 4. 问卷抽样,弹窗问“今天没找到什么?”收集50条就能抓到痛点。
五、恢复流量的实战节奏表
时间段 | 动作 | 工具 | 验收标准 |
---|---|---|---|
第1天 | 全站死链扫描 | Xenu | 404页面=0 |
第2-3天 | 关键词排名回滚 | Ahrefs | TOP50词恢复80% |
第4-5天 | CDN节点切换 | 17ce | 全国延迟<100ms |
第6-7天 | 发布3篇高需求内容 | 知乎热榜 | 24小时PV>1000 |
六、自问自答:为什么有时数据恢复却不见订单涨?
答:因为流量结构变了。 举例:原先70%流量来自“品牌词+购买”,掉量后靠“行业百科”拉回,虽然UV持平,但购买意图低,转化率自然腰斩。 解决:用UTM标记把新流量打标签,单独做落地页,再放优惠券把意图拉回来。
七、长期监控的三张仪表盘
1. 核心词排名日报:每天早8点自动邮件,跌幅>3位红色预警。 2. 页面速度周报:Lighthouse跑分低于90即钉钉提醒。 3. 负面舆情月报:用舆情工具订阅品牌词,情感值<0.6立即公关。

八、把“掉量”变成“迭代”
每一次流量下跌,都是一次免费的用户调研。 把排查过程中的关键词缺口、页面短板、外链机会整理成Excel,下一次改版直接照着打。 三个月后回头看,你会发现掉量那周竟是增长拐点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