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行业处于什么阶段_2024年还值得入场吗

新网编辑 24 0

互联网行业处于什么阶段?2024年还值得入场吗?
**“成熟期叠加结构性机会”**——这是2024年对互联网最简洁的概括。流量红利见顶、监管框架成型、技术范式更迭,三座大山让行业看似“老气横秋”;但AIGC、出海、产业互联网三大变量,又在旧土壤里长出新芽。下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周期、机会与风险,帮你判断今年是否该All in。

互联网行业处于什么阶段_2024年还值得入场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一、互联网行业的四阶段模型:我们现在站在哪里?

1. 技术萌芽(1995-2005)

关键词:拨号上网、门户、SP增值业务。
**特征**:带宽稀缺、商业模式单一、用户教育成本高。

2. 流量红利(2005-2015)

关键词:智能手机、社交、团购千团大战。
**特征**:网民规模从1亿跃升至7亿,**“得流量者得天下”**。

3. 监管收紧与存量竞争(2015-2022)

关键词:反垄断、数据安全、社区团购熄火。
**特征**:DAU见顶、获客成本>200元、资本退潮。

4. 深度运营与AI重构(2023-?)

关键词:AIGC、出海、产业互联网。
**特征**:从“规模优先”转向“效率优先”,**“技术+场景”取代“烧钱+补贴”**。


二、2024年入场的三大机会窗口

1. AIGC落地:从“玩具”到“工具”

自问:大模型已经卷成红海,小公司还有戏吗?
自答:有,但路径必须“垂直+轻量”。
- **垂直场景**:法律、医疗、工业设计,数据壁垒高,大厂不会亲自下场。
- **轻量插件**:Notion AI、Grammarly模式,避开通用大模型烧钱战。
- **MVP验证**:用API调用GPT-4,两周内跑通PMF,再考虑自研微调。

互联网行业处于什么阶段_2024年还值得入场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. 出海2.0:从“Copy from China”到“Born to be Global”

自问:TikTok之后,下一个现象级出海产品是什么?
自答:**“小而美”的SaaS与内容工具**。
- 市场选择:东南亚(人口红利)、拉美(电商增速30%)、中东(付费意愿强)。
- 打法升级:本地合规团队+国内产研中台,用“轻运营”对抗“重监管”。
- 案例:某广州团队做AI客服SaaS,6个月拿下印尼Top3电商平台,ARR破千万美元。

3. 产业互联网:从“连接”到“改造”

自问:To B赛道不是早就拥挤了吗?
自答:**“拥挤的是通用型,空白的是行业Know-how”**。
- 切入点:纺织、跨境物流、新能源售后,这些领域IT化率<20%。
- 商业模式:SaaS订阅+交易抽佣+供应链金融,三箭齐发。
- 壁垒构建:与头部工厂成立合资公司,绑定产能换取数据。


三、2024年入场的四大风险

1. 监管灰犀牛:数据出境、AIGC版权、未成年人保护

**提前做合规预算**:律师费+审计费约占融资额的3%-5%,别等罚单落地才补洞。

2. 资本寒冬:美元基金撤退,人民币基金“看营收”

自救方案:
- 12个月内现金流打平;
- 用**“可转股债权”**过渡,避免过早估值缩水。

3. 技术迭代过快:模型半年一升级,硬件成本跳水

策略:**“云优先”**,别自建GPU集群;与云厂商签对赌协议,锁定算力价格。

4. 巨头降维打击:微信、抖音开放生态,创业公司变“插件”

反制思路:
- 做**“生态补完者”**而非“颠覆者”;
- 提前布局私域,把用户沉淀到企微+飞书多维表格。


四、给不同角色的入场建议

1. 应届生:先去大厂还是直接创业?

建议:**“大厂半年,摸透流程再跳船”**。核心部门(抖音电商、阿里云、微信开放平台)半年=创业公司三年经验。

2. 传统老板:工厂如何+互联网?

路径:
- 第一步:用**“低代码+钉钉”**把订单、排产、质检数字化;
- 第二步:接入1688或TikTok Shop,直接测款;
- 第三步:利润反哺IT,3年做到“黑灯工厂”。

3. 连续创业者:如何避开“路径依赖”?

checklist:
- 旧赛道用户是否已被洗过三遍?
- 新技术能否让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?
- 团队基因是否匹配(技术型 vs 运营型)?
若三项皆否,果断换道。


五、2024年最可能“闷声发财”的五个细分方向

  1. **AI+法律**:合同审查机器人,客单价5万/年,复购率80%。
  2. **跨境DTC小家电**:空气炸锅、割草机,用TikTok直播+海外仓,毛利45%。
  3. **新能源充电桩SaaS**:绑定地方城投,抽成服务费15%。
  4. **中老年兴趣社区**:广场舞、摄影课,付费课程ARPPU 299元。
  5. **AI数字员工**:RPA+大模型,替代企业客服、财务岗,ROI 6个月回本。

最后抛一个残酷但真实的数据:2023年中国互联网新成立公司数量同比下降42%,但**盈利公司比例首次超过30%**。行业不再野蛮生长,却给了精耕细作的人超额回报。2024年,与其问“值不值得入场”,不如问“我能否成为那30%”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