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行业景气度:政策与交易量双轮驱动
1. 政策红利如何释放?
- **全面注册制**:2023年主板注册制落地后,IPO、再融资、并购重组业务全面扩容,预计2024年投行收入同比增长25%-30%。 - **做市制度扩容**:北交所做市标的增加至200只以上,科创板做市商资格进一步放开,带来稳定的做市价差收入。 - **衍生品创新**:中证1000股指期权、国债期货新品种上市,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,成为头部券商的“利润稳定器”。 ---2. 交易量能否持续回暖?
- **日均成交额**:2023Q4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回升至9500亿元,2024年若经济修复带动风险偏好提升,有望突破1.1万亿元。 - **两融余额**:当前两融余额1.6万亿元,仅占流通市值的2.3%,远低于2015年4.5%的峰值,杠杆资金仍有加仓空间。 ---二、财务拆解:哪类业务贡献超额收益?
1. 轻资本业务:投行的“阿尔法”
- **头部集中效应**:中信证券、中金公司IPO承销份额合计占比超40%,注册制下项目储备决定收入弹性。 - **费率变化**:科创板跟投制度使券商被动持股,2023年跟投浮盈贡献净利润占比达8%-12%,需警惕2024年解禁抛压。 ---2. 重资本业务:自营的“贝塔”陷阱
- **方向性敞口**:2023年上市券商自营盘股票占比降至15%,但债券持仓占比升至60%,对利率波动敏感。 - **衍生品对冲**:华泰证券、申万宏源通过股指期权对冲权益仓位,2023年自营收益率波动率低于行业均值30%。 ---三、估值与持仓:历史底部区域的安全垫
1. PB-ROE框架如何应用?
- **当前估值**:行业PB(LF)1.2倍,处于2010年以来5%分位,头部券商PB 1.0-1.3倍,部分中小券商破净。 - **ROE修复路径**:2024年行业ROE有望从6.5%回升至8%-9%,核心驱动力是杠杆率提升(监管上限6倍→实际4.2倍)。 ---2. 机构持仓为何极低?
- **主动基金配置**:2023Q4公募持仓券商占比仅0.8%,较标配低配1.5个百分点,存在“预期差”修复空间。 - **北向资金动向**:2024年1月外资净买入券商板块超50亿元,偏好中信证券、东方财富等高流动性标的。 ---四、风险清单:不可忽视的三把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
- **市场波动风险**:若2024年上证指数跌破2800点,自营盘浮亏可能拖累净利润增速转负。 - **监管政策风险**:降佣金、限制通道业务等政策若超预期,经纪收入占比高的中小券商承压。 - **信用风险暴露**:股票质押业务剩余规模约4000亿元,需警惕部分民企大股东违约连锁反应。 ---五、选股策略:三条主线锁定超额收益
1. 龙头券商:低估值+高杠杆
- **中信证券**:投行、衍生品双轮驱动,2024年净利润增速预期25%,目标价30元(对应1.5倍PB)。 - **华泰证券**:金融科技投入占比营收6%,APP月活超1000万,经纪业务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。 ---2. 特色券商:细分赛道突围
- **东方财富**:基金代销市占率提升至7%,天天基金网日均UV 500万,互联网券商估值溢价显著。 - **中金公司**:科创板跟投浮盈超50亿元,2024年解禁后可通过场外衍生品平滑收益波动。 ---3. 区域券商:并购预期催化
- **国联证券**:控股股东国联集团拟收购民生证券30%股权,合并后净资产规模跻身行业前20。 - **浙商证券**:浙江省内唯一上市券商,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政策,投行业务增速连续三年超40%。 ---六、交易节奏:如何把握买点与卖点?
- **买点信号**: -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3日突破万亿; - 券商板块单日涨幅超5%且放量(成交额环比增50%以上)。 - **卖点信号**: - 行业PB修复至1.8倍以上(对应2019年牛市起点水平); - 监管释放“降杠杆”信号(如两融保证金比例上调)。 ---七、投资者问答:最关心的三个问题
**Q1:券商股是否适合长期持有?** A:仅适合波段操作。行业ROE波动大(5%-15%),长期持有需忍受30%以上回撤,建议结合估值与市场情绪做“低买高卖”。 **Q2:中小券商是否有逆袭机会?** A:需满足两大条件:一是区域股权融资活跃(如长三角、珠三角),二是管理层具备并购整合能力,否则难以突破“佣金战”困局。 **Q3:ETF和个股如何选择?** A:若看好板块β行情,可配置**券商ETF(512000)**降低个股风险;若追求α收益,优先选择投行、衍生品业务占比高的龙头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