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现状:千亿赛道里的“内卷”与机会
2023年中国坚果炒货市场规模已突破18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8.6%。但繁荣背后,同质化、价格战、渠道碎片化三大顽疾同时存在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**同质化**:90%的SKU集中在夏威夷果、巴旦木、腰果“老三样”,包装差异仅体现在克重与插画。
- **价格战**:电商大促期间,100g混合坚果最低压到9.9元,部分代工厂毛利不足8%。
- **渠道碎片化**:直播电商贡献35%销量,却吞噬50%营销预算,品牌方陷入“投流—亏损—再投流”循环。
消费者到底在为什么买单?
一问:每日坚果哪个牌子好?
根据天猫2024年Q1数据,回购率TOP3品牌为沃隆、三只松鼠、洽洽小黄袋,但好评关键词出现明显分化:
- **沃隆**:用户聚焦“大颗完整”,差评集中在“葡萄干过多”。
- **三只松鼠**:好评多提及“独立包装方便”,吐槽点却是“腰果有哈喇味”。
- **洽洽小黄袋**:被夸“冻干蓝莓良心”,却被诟病“核桃发苦”。
可见,**“好”没有统一标准,而是取决于消费者对“新鲜度”“配比”“便携性”的权重排序**。
供应链暗战:谁在掌控源头?
国内头部品牌已把战场前移:
- **洽洽**在广西百色建立30万亩夏威夷果种植示范基地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”模式锁定原料成本。
- **良品铺子**与智利 walnut 协会签订5年直采协议,到岸价比市场采购低12%。
- **新锐品牌“森林小将”**则反向操作,放弃自建农场,转而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把“采购透明度”做成卖点。
**结论:未来竞争壁垒不再是“有没有基地”,而是“能否把基地故事讲成消费者愿意付费的信任状”。**
产品创新的三个反常识方向
方向一:减配反而高端化
“本味甄果”系列砍掉蔓越莓、玉米片等廉价填充物,仅保留4种核心坚果,客单价却提升到89元/袋。其逻辑是:**用“极简配方”对冲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恐惧**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方向二:坚果+功能成分
“仁和药业”推出添加叶黄素酯的每日坚果,瞄准用眼过度的打工人;**“Keep食品”**则把乳清蛋白裹在巴旦木表面,切入健身场景。
方向三:场景颗粒度细分
场景 | 产品形态 | 溢价空间 |
---|---|---|
孕妇 | 低糖+高叶酸配比 | 比普通款高40% |
电竞 | 小包装+咖啡因涂层 | 溢价60% |
户外 | 冻干酸奶块+坚果砖 | 溢价80% |
渠道突围:抖音自播的“人货场”重构
2024年抖音坚果类目TOP10直播间中,品牌自播占比首次超过达人带货。关键打法拆解:
- **人**:用“营养师+厂二代”双主播模式,前者讲成分,后者聊工艺,平均停留时长提升2.3倍。
- **货**:直播间专供“溯源装”,包装印上果园GPS坐标,转化率比常规链接高18%。
- **场**:把“分拣流水线”搬进直播间,实时展示X光除杂、充氮锁鲜,退货率降至0.7%。
中小品牌的生存缝隙
在巨头阴影下,年营收<1亿元的中小品牌仍有三条路:
- **区域化**:云南“云洱坚果”主打“高原日晒”概念,通过省内便利店系统做到35%毛利。
- **订阅制**:“坚果星球”推出“每周配”服务,用户可自定义坚果种类,复购率达72%。
- **文化赋能**:“唐果匠”把核桃雕刻成《西游记》人物,溢价5倍,主攻景区礼品渠道。
未来三年的胜负手
当行业进入“低增长+高成本”阶段,真正的较量将围绕三个维度展开:
- **锁鲜技术**:谁能把“过氧化值≤0.15”的稳定期从6个月延长到12个月,谁就能拿下线下KA渠道。
- **柔性供应链**:实现7天内从果园到消费者手中的“极速鲜”,将重构成本结构。
- **情绪价值**:把坚果从“健康食品”升级为“职场解压神器”、“社交货币”,才能跳出价格战泥潭。
下一个破局者,未必是今天声量最大的品牌,但一定是**最懂把一颗坚果卖出“故事感”的公司**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