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楼市到底发生了什么?
2017年被业内称为“史上最严调控年”。全国超过百城发布调控政策,限购、限贷、限售、限价“四限”叠加。 **全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仅增5.3%,销售额却上涨13.7%**,量缩价涨成为主旋律。 一线进入“速冻”模式,二线出现“打补丁”式加码,三四线则因棚改货币化迎来“补涨”。

2017年房价走势如何?
2017年房价整体呈“前高后稳”态势: 1. **一季度**:惯性冲高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环比涨幅一度突破3%。 2. **二季度**:政策密集落地,热点城市环比涨幅迅速收窄至1%以内。 3. **三季度**:价格环比持平或微跌,成交量腰斩。 4. **四季度**:部分二线及三四线补涨,但涨幅被预售证审批牢牢锁死。
买房还是观望?先看三大核心指标
1. 利率:首套房贷利率连涨九个月
2017年12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5.38%,较年初上升0.92个百分点。 **每百万贷款30年期,月供增加约1100元**。利率上行周期中,早买就是锁定成本。
2. 土地:地王消失,溢价率腰斩
全国住宅土地成交溢价率由2016年的94%降至2017年的32%。 **地价趋稳意味着未来房价暴涨的燃料减少**,给观望者留出时间窗口。
3. 库存:三四线去化周期降至5.1个月
棚改货币化安置推动需求集中释放,**部分三四线库存已低于警戒线**。 但人口流出城市仍需谨慎,库存低≠值得买。
热点城市真实案例复盘
北京:317新政后成交量跌七成
“认房又认贷”+二套首付80%的组合拳,让换房链条断裂。 **2017年3月至12月,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同比下跌71%**,价格高位横盘。

合肥:限价令下的“号头费”
备案价被严控,开发商捆绑车位、装修甚至“号头费”变相涨价。 **实际购房成本比备案价高15%—20%**,观望者反而躲过隐性加价。
无锡:棚改催生的“万元盘”
梁溪区某大盘2016年均价8500元,2017年直接跳到13500元。 **货币化安置居民手持现金进场,本地刚需被迫高位接盘**。
买房还是观望?分人群决策树
- **首套刚需**:利率上行期,能上车就上车,优先选择限价新盘。
- **改善置换**:先卖后买,避免“卖一买一”周期错配,关注学区落地节点。
- **投资客**: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小面积仍可持有,三四线纯投资请远离。
- **观望派**:若城市人口净流出、库存>10个月,继续观望无妨。
2018年展望:三大变量决定走向
变量一:货币政策边际放松?
2017年12月美联储加息后,中国央行仅象征性上调MLF利率5个基点。 **若2018年国内利率见顶,房贷上浮空间将收窄**,观望者窗口期可能关闭。
变量二:棚改货币化是否退坡?
住建部明确2018—2020年再改造1500万套,但货币化比例或下调。 **失去货币化支撑的三四线,房价回调概率大增**。
变量三:租赁市场分流需求
12城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,北京、上海已出让100%自持租赁地块。 **“购租同权”落地后,部分需求由买转租,缓解房价上涨压力**。
实战问答:最纠结的五个问题
Q1:2017年没买房,2018年会涨吗?
一线与强二线大概率横盘微跌;人口流入的二线及环一线卫星城仍有5%—8%温和上涨空间;三四线分化,需具体城市具体分析。
Q2:房贷利率还会上浮吗?
若2018年一季度CPI突破3%,央行可能再次上调公开市场利率,**首套房贷利率或升至5.6%—5.8%**。
Q3:现在换房,先卖还是先买?
在“卖一买一”城市,建议先锁定目标房源再挂牌旧房,**避免踏空**。
Q4:公寓能买吗?
2017年广州、北京等地已限制商办改公寓,**40年产权、高税费、转手难**三大硬伤仍在,非专业投资者慎入。
Q5:共有产权房值得申请吗?
北京、上海共有产权房售价低于市价30%—40%,但**封闭流转、退出机制复杂**,适合长期自住人群。
写在最后
2017年的楼市教会我们:政策风向比市场情绪更重要,人口与产业才是房价的长期锚。 **买房还是观望,最终取决于你的现金流、城市能级与风险承受力**。 把月供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40%以内,把城市选择放在国家战略的大地图上,剩下的交给时间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