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做软件行业竞争分析?
在需求碎片化、技术更新极快的软件赛道,**不做竞争分析就像蒙眼开车**。它能帮你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提前发现对手的**功能缺口**与**定价漏洞**
- 验证自家产品是否踩中**真实痛点**而非伪需求
- 为融资路演准备**可量化的市场对比数据**
竞争分析第一步:锁定真正的对手
很多团队把“所有做同类功能的公司”都列为竞品,结果信息过载。正确做法是:
用“场景+用户+收入”三维过滤法。
- 场景维度:只选在同一使用场景下解决同一问题的产品。例如做“低代码表单”,Notion 表单与金数据才算竞品,Excel 不算。
- 用户维度:剔除与你目标客群预算、决策链差异过大的产品。ToB 大型定制软件和 ToC 免费工具不应放在一张表里。
- 收入维度:优先研究**已盈利**或**融资轮次相近**的对手,早期烧钱换量的产品参考价值有限。
数据从哪里来?公开渠道就能挖出80%
问:预算有限,买不起 Gartner 报告怎么办?
答:**把公开信息榨干**。
- 产品层:官网功能页、更新日志、API 文档、沙盒 Demo
- 价格层:价格页、企业采购合同(可在 Slideshare、招标网搜到脱敏版)
- 运营层:App Store 关键词排名、SimilarWeb 流量结构、招聘 JD 透露的技术栈
- 财务层:上市公司财报“分产品收入”、融资新闻披露的 ARR、毛利率
如何建立一张可落地的竞品画布?
用一张 A4 纸或 Notion 表格即可,横向字段建议:
维度 | 自家产品 | 竞品A | 竞品B |
---|---|---|---|
核心场景 | 跨境电商 ERP | 通用 ERP | 垂直 ERP |
差异化功能 | 一键对接 TikTok Shop | 财务模块深 | 物流追踪强 |
定价模型 | 按订单量阶梯 | 按坐席数 | 按 GMV 抽佣 |
获客渠道 | Shopify 应用市场 | 百度 SEM | 线下展会 |
技术壁垒 | 自研报关算法 | 老牌数据库 | 物流 API 聚合 |
每两周更新一次,**重点看对手新增功能与价格调整**,而不是盲目追全量。
从竞争分析到差异化定位:三步落地
1. 找“对手做不到”而非“我做得更好”
例:Notion 当年避开 Google Docs 的实时协作强项,主打**块级自由布局**,切中创意团队需求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2. 用 JTBD 访谈验证差异点
问用户:“如果明天竞品也上线此功能,你还会留在我家吗?”
若回答犹豫,说明差异点**不够根因**。
3. 把差异点翻译成可感知的价值
技术领先 ≠ 用户买单。把“自研报关算法”翻译成“每单节省 3 分钟,日均 500 单可省 25 小时人力”,**客户立刻听得懂**。
常见误区:90% 团队踩过的坑
- 只盯功能,忽略生态:飞书文档功能未必最强,但与企业微信、钉钉的互通性就是护城河。
- 用静态报告代替动态监控:竞品上周刚降价,销售还在用旧报价单丢单。
- 把竞争分析当一次性任务:市场每季度洗牌,分析也应**迭代成例行仪式**。
小型软件公司如何低成本突围?
答:**聚焦利基市场+极致服务**。
- 选一个**细分到巨头懒得做**的场景,例如“牙科诊所的 AI 影像 SaaS”。
- 提供**7×24 专属客户成功群**,把响应时间写进 SLA。
- 用**可嵌入的轻量 SDK** 降低客户替换成本,形成网络效应。
下一步:把竞争分析变成增长飞轮
把画布数据接入 CRM,当销售在客户现场听到“对手刚降价”时,系统实时弹出**预设话术与折扣权限**;
把功能差距自动同步到 Jira,**两周内上线补丁版本**,让市场部门有素材打“快速迭代”牌。
如此循环,竞争分析不再是 PPT,而是**持续滚动的增长引擎**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