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电视剧行业分析_电视剧市场为什么突然降温

新网编辑 16 0

2016年被业内称为“电视剧小年”,收视与口碑双双遇冷,资本却仍在加码。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?本文用数据拆解、案例复盘、政策解读三条主线,帮你找到“降温”背后的真正原因。

2016电视剧行业分析_电视剧市场为什么突然降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一、收视数据:黄金档神话为何破灭?

CSM35城数据显示,2016年省级卫视黄金档平均收视跌破1%,较2015年下滑23%。

  • 现象级缺席:全年没有出现收视破3%的剧集,而2015年有《芈月传》《琅琊榜》两部。
  • 周播剧逆袭:东方卫视《老九门》以1.89%成为年度周播冠军,首次超过黄金档。
  • 网台倒挂:《青云志》首日网络播放量2.8亿,电视端仅0.7%,视频网站话语权首次反超电视台。

二、资本流向:热钱涌入,为何仍难出爆款?

2016年电视剧备案数达465部,同比增长18%,但播出率不足60%。

1. 天价片酬挤压制作费

某一线演员单集报价突破150万,占成本40%以上,导致后期特效五毛化场景重复使用成为常态。

2. IP改编“速食化”

全年改编IP剧占比72%,但豆瓣评分过6的仅占29%。《幻城》《诛仙青云志》因魔改剧情被原著粉集体抵制。

3. 广告招商提前锁死题材

品牌方要求“古装+仙侠+流量”公式,导致同质化严重,观众审美疲劳。

2016电视剧行业分析_电视剧市场为什么突然降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三、政策收紧:限韩令与“一剧两星”叠加效应

2016年2月起实施的“限韩令”直接砍掉中韩合拍剧12部,涉及投资超15亿。

“一剧两星”政策让首轮播出平台从四家卫视缩减为两家,电视台购片预算平均缩水30%。——某卫视购片主任透露

政策组合拳下,古装大剧被迫转战网络平台,《锦绣未央》从一线卫视黄金档降级为二线卫视周播。


四、观众变化:90后为何抛弃电视?

CTR调查显示,2016年电视观众平均年龄突破45岁,而网剧观众中18-29岁占比达58%。

1. 弹幕文化重构观剧体验

“开弹幕看吐槽”成为年轻人标配,传统电视台无法提供实时互动。

2016电视剧行业分析_电视剧市场为什么突然降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. 倍速播放改变叙事节奏

爱奇艺数据显示,63%的《麻雀》用户选择1.5倍速观看,倒逼创作者压缩注水剧情。

3. 短视频二次创作分流

B站UP主剪辑的《甄嬛传》鬼畜视频播放量破亿,长剧被切割成“名场面”传播


五、平台博弈:BAT如何改写游戏规则?

2016年腾讯视频、爱奇艺、优酷三家内容投入超200亿,相当于五大卫视购片总和。

平台独播剧数量会员拉新TOP3
腾讯视频47部《鬼吹灯之精绝古城》《如果蜗牛有爱情》《青云志》
爱奇艺39部《老九门》《余罪》《最好的我们》
优酷28部《微微一笑很倾城》《十宗罪》《极品家丁》

值得注意的是,《余罪》以5000万成本撬动20亿播放量,证明中小体量网剧也能突围。


六、未来预判:2017年可能出现的三大转向

  1. 现实题材回潮:政策鼓励下,《人民的名义》类反腐剧或成新风口。
  2. 周播剧场升级:湖南卫视试水“先网后台”,《择天记》将成试验田。
  3. 付费分账模式成熟:爱奇艺提出“网剧票房”概念,优质内容可直接分账。

七、从业者生存指南:寒冬中的三条出路

问:中小制作公司如何活下去?

答:绑定平台做定制剧。2016年《法医秦明》采用“爱奇艺投资+搜狐视频分销”模式,成本回收周期缩短50%。

问:演员如何摆脱片酬泡沫?

答:转型制片人。杨幂成立嘉行传媒,以《亲爱的翻译官》实现片酬换股权,收益分成远超固定片酬。

问:编剧如何提高话语权?

答:成立工作室参与分账。《余罪》编剧团队获得播放量分成,单集收益突破传统稿酬10倍。


2016年的降温不是终点,而是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的分水岭。当资本褪去浮躁,留下的将是真正理解观众、尊重创作规律的团队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