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,化肥行业经历了环保风暴、供给侧改革、原料价格飙升与出口政策调整的多重夹击,业内普遍用“冰火两重天”来形容这一年的行情。本文用问答形式拆解当年最核心的市场脉络,帮助读者快速抓住关键节点。

2017化肥行业整体运行概况
当年全国化肥产量同比下降5.8%,**首次出现负增长**。其中氮肥、磷肥分别下滑7.1%和4.3%,唯有钾肥因青海盐湖扩产微增1.5%。
- **产能利用率**:行业平均仅68%,落后装置大面积停车。
- **企业数量**:规模以上肥企减少至1923家,比2016年少了127家。
- **利润总额**:全行业利润总额回升至446亿元,同比增37%,但**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**。
化肥价格为何在2017年大幅波动?
答案:原料、环保、出口关税取消三因素叠加。
原料端:煤炭、硫磺、天然气齐飞
无烟煤块煤全年均价同比上涨42%,导致尿素完全成本抬升280元/吨;国际硫磺CFR中国价格从年初的110美元/吨一路飙至年末的185美元/吨,磷肥企业叫苦不迭。
环保督查:装置开工率骤降
8月起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山东、四川等化肥主产区,**尿素日产量一度跌破12万吨**,创三年新低。
出口关税取消:内外价差瞬间拉大
自9月1日起,氮肥、磷肥出口关税由20%降至零,**10月尿素出口量环比激增300%**,国内货源被迅速抽紧。

氮肥市场:尿素“V”型反转
年初山东小颗粒尿素出厂价1520元/吨,7月跌至年内低点1450元/吨,随后一路飙升至12月的2050元/吨,**全年振幅高达41%**。
- 煤头企业:受益于副产品液氨涨价,盈利窗口在四季度打开。
- 气头企业:因冬季限气,西南装置负荷一度降至30%。
磷肥市场:一铵二铵分化明显
磷酸一铵受复合肥需求疲软拖累,全年均价同比仅涨9%;而磷酸二铵因出口订单旺盛,**FOB价格从年初的365美元/吨涨至年末的415美元/吨**,国内货源紧张。
钾肥市场:大合同价“压舱”
2017年7月,中方与BPC签订的大合同价为CFR 230美元/吨,比2016年下降11%,**港口红钾价格全年维持在1950—2050元/吨区间**,波动最小。
复合肥:洗牌加速,新型肥料崛起
传统45%硫基复合肥全年均价同比上涨12%,但销量下滑5%。与此同时,**水溶肥、缓释肥销量增速保持在20%以上**,金正大、史丹利等龙头加快渠道下沉。
2017年化肥出口格局变化
全年累计出口化肥2416万吨,同比增9.8%,**印度、巴西、澳大利亚成为前三大目的地**。其中:

- 尿素出口量465万吨,同比增35%,**FOB均价265美元/吨**。
- DAP出口量640万吨,同比增12%,**FOB均价390美元/吨**。
- NPK三元复合肥出口量首次突破100万吨,同比增58%。
环保风暴下的企业生存策略
面对史上最严环保标准,企业选择三条路径突围:
- **技术升级**:湖北宜化投资12亿元上马超低排放装置,吨氨综合能耗降至1.18吨标煤。
- **产能置换**:鲁西化工将80万吨/年固定床尿素装置置换为60万吨/年水煤浆气化装置。
- **产业链延伸**:华鲁恒升利用合成气优势切入乙二醇,化肥收入占比从65%降至45%。
2018年化肥价格还会涨吗?
答案:高位震荡,但涨幅有限。
支撑因素:天然气冬季保民用、环保常态化、国际粮价回暖。
压制因素:新增尿素产能300万吨/年投放、钾肥库存高企、复合肥需求疲软。
**预计2018年尿素主流运行区间1800—2200元/吨,磷酸二铵FOB 380—420美元/吨。**
农户该如何应对化肥价格波动?
1. **提前锁价**:冬储阶段与经销商签订保底合同,规避春季涨价风险。
2. **精准施肥**:推广测土配方,减少10%—15%用量,降低成本。
3. **关注政策**:密切跟踪出口关税、环保限产、运输优惠等政策窗口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