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上海机场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?先看护城河
上海机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“流量变现”,而非单纯的起降架次。 - **垄断地位**:浦东+虹桥两场合计占全国出入境客流约三分之一,国际航线占比更高,议价能力极强。 - **非航收入**:免税租金、广告、商业租赁贡献超六成利润,毛利率常年保持在70%以上,远高于航空主业。 - **资产稀缺**:上海作为长三角唯一国际枢纽,第三跑道、卫星厅等重资产投入后,未来十年无需大规模扩建,折旧压力骤减。
自问:如果疫情反复,护城河会消失吗? 答:不会。国际客流一旦恢复,免税合同重新谈判,保底租金只会更高,**“流量即现金流”**的逻辑不变。
二、上海机场客流量恢复情况如何?数据拆解
2023年冬春航季,浦东机场国际+地区航线周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的55%,虹桥恢复至68%。 - **分区域**:东南亚航线恢复最快(泰国、新加坡已超九成),欧美线受签证与运力限制仅四成。 - **高峰验证**:五一假期单日出入境客流突破8.5万人次,为2019年同期65%,显示“报复性出行”真实存在。 - **2024展望**:IATA预测中国出境游将在2024年底全面复苏,上海机场作为门户将率先受益。
自问:为何恢复速度落后于三亚、成都? 答:国际航线需双边航权审批,流程复杂;国内旅游先行复苏,但**高客单价的国际免税消费才是利润核心**。
三、财务视角:盈利拐点何时出现?
2023年三季报显示,上海机场营收同比增长92%,但仍未扭亏。关键变量在于“免税租金重新谈判”。 - **旧合同**:2021-2025年日上上海保底租金仅35亿元/年,远低于疫情前80亿元水平。 - **新预期**:2024年合同到期后,参考海南免税销售额增速,保底租金有望回升至60-70亿元,直接增厚净利润40亿元+。 - **成本端**:卫星厅折旧高峰已过,2024年起每年减少折旧约5亿元。
自问:股价为何提前半年启动? 答:资金博弈的是“预期差”,而非当期业绩。2023年Q4国际客流加速修复,触发估值切换。
四、风险清单:哪些因素可能打破逻辑?
1. **地缘政治**:中美航线若持续受限,欧美高净值旅客占比下降,影响奢侈品销售。 2. **竞争分流**:杭州、南京等长三角机场扩建,可能分流部分国内中转客流,但**国际航线航权集中在上海**,冲击有限。 3. **政策突变**:免税额度若从8万元降至5万元,客单价下滑15%,但历史经验显示**政策放松是大趋势**。
自问:最坏情况下估值底在哪? 答:参考2022年极端情景(亏损30亿元),市值跌破800亿元时对应PB约1.2倍,接近重估价值。
五、长期持有的三个关键时间点
- **2024年3月**:新免税合同落地,保底租金数字决定全年利润弹性。 - **2024年10月**:冬春航季国际航班计划,若欧美线恢复至七成,可确认“超级周期”启动。 - **2025年春节**:观察出入境客流是否创历史峰值,验证消费力是否回归。
自问:现在买入的赔率如何? 答:当前市值对应2025年盈利预期约15倍PE,低于历史中位数的25倍。**若客流恢复超预期,估值+业绩双击空间可达50%+**。
六、散户操作指南:仓位与节奏
1. **底仓配置**:总仓位不超过10%,避免单一行业黑天鹅。 2. **加仓信号**:单日国际客流突破10万人次且连续两周站稳。 3. **止损纪律**:若2024年新合同租金低于50亿元,需重新评估逻辑。
自问:能否用定投替代择时? 答:可以,但需设定“估值锚”:PB低于1.5倍时加倍定投,高于2.5倍暂停,避免追高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