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2024年电子行业整体景气度
全球电子行业在2023年经历了去库存、砍单、降价的三重压力后,2024年出现温和复苏迹象。IDC最新季度追踪报告显示,智能手机、PC、服务器三大终端合计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5.8%,带动上游元器件需求回暖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复苏节奏呈现“N型”走势:Q1低基数反弹、Q2传统淡季回调、Q3旺季再拉升。企业端资本开支重新抬头,AI服务器、车载电子、工业自动化成为拉动主力。
二、半导体供应链还会短缺吗?
不会全面短缺,但结构性缺口仍在。
过去两年“缺芯”主因是疫情扰动+恐慌性重复下单,如今晶圆厂产能利用率已回落至70%~75%,成熟制程甚至低于65%。
- 先进制程(3nm/2nm):苹果、英伟达、AMD三家争抢台积电产能,交付周期仍长达20周以上。
- 车规MCU/功率器件:电动化渗透率提升,车厂锁单周期长达52周,短期难以缓解。
- 存储芯片:三星、SK海力士、美光同步减产,DRAM/NAND价格已反弹30%~50%,但库存仍高于健康水位。
三、AI算力需求如何重塑芯片格局?
ChatGPT引爆的生成式AI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。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突破160万台,同比翻倍。
芯片厂商策略分化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英伟达:H100/H200垄断高端训练市场,毛利率维持在75%+。
- AMD:MI300系列主打性价比,微软、Meta已批量导入。
- 国产替代:华为昇腾910B、寒武纪MLU370在推理场景落地,性能约为A100的60%~70%。
四、消费电子能否走出寒冬?
智能手机:全球出货量预计12.3亿部,同比增长4.5%,主要由5G换机与折叠屏驱动。
折叠屏手机2024年出货量将突破2500万台,三星、华为、荣耀三足鼎立,铰链与UTG超薄玻璃成为供应链瓶颈。
可穿戴设备:Apple Vision Pro带动XR产业链,Micro OLED、Pancake镜头、3D传感器需求激增。
五、汽车电子的增量空间有多大?
新能源车渗透率2024年将达40%,每辆车半导体价值量从传统车的500美元跃升至1500美元。
核心增量来自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功率半导体:SiC MOSFET在800V高压平台渗透率超30%,衬底仍由Wolfspeed、ROHM主导。
- 自动驾驶芯片:英伟达Orin、高通Ride、地平线征程5竞争激烈,TOPS算力军备赛进入200+TOPS时代。
- 车载MCU:32位车规MCU ASP是传统工控的3倍,瑞萨、NXP、英飞凌占据70%份额。
六、地缘政治如何影响供应链安全?
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升级至“无限追溯”,14nm以下设备、EDA软件、高带宽存储器全面受限。
企业应对策略:
- 产能分散:台积电赴美、日、德建厂,总投资超500亿美元。
- 国产替代:中芯国际、长江存储、长鑫存储扩产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,填补中低端缺口。
- Chiplet:通过先进封装绕过先进制程限制,华为、阿里平头哥已量产“小芯片”方案。
七、投资者如何把握2024年电子行业机会?
选股逻辑:
- 上游设备:ASML、应用材料、北方华创受益于晶圆厂扩产与国产替代。
- AI芯片:英伟达、AMD、寒武纪享受算力红利。
- 汽车电子:斯达半导、时代电气、地平线供应链弹性大。
- 消费电子:立讯精密、舜宇光学、京东方A在苹果/华为链中份额提升。
风险提示:若美联储延迟降息导致消费电子复苏不及预期,板块估值或再度回调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