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钢材价格到底会怎么走?
业内最关心的莫过于“价格拐点何时出现”。综合多家机构模型,**螺纹钢均价区间或在3800-4200元/吨震荡**,节奏上呈现“前低后高”。原因有三: 1. 原料端:铁矿港口库存已降至1.1亿吨以下,**焦炭第十轮提涨落地概率大**,成本支撑强硬; 2. 需求端:基建“提前批”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,**上半年用钢强度或超预期**; 3. 政策端:粗钢产量调控政策大概率延续,**“以钢定产”将压缩供给弹性**。 因此,价格重心上移是大概率事件,但高度受限于地产新开工疲软。

钢铁产能真的过剩了吗?
答案并不简单。先看数据:2023年全球粗钢产能24.5亿吨,实际产量18.9亿吨,**产能利用率77%**,低于国际公认的80%健康线。但区域分化明显: - **中国**:产能置换后净减少粗钢产能约1500万吨,表外产量被大幅压缩; - **东南亚**:新增电炉产能1200万吨,却面临废钢资源不足,**开工率仅55%**; - **印度**:在建项目规模庞大,但**投产高峰在2025年之后**。 结论:全球总量过剩,**结构性短缺与区域错配并存**,中国已走出“绝对过剩”阶段。
哪些指标能提前捕捉价格拐点?
- 社会库存五周移动平均:当库存连续两周降幅超过3%,往往预示反弹启动;
- 高炉开工率与电炉利润:若高炉开工率跌破75%而电炉谷电利润转正,**供给收缩信号强烈**;
- 铁矿基差:港口PB粉对盘面贴水超过80元/吨时,**钢厂补库动能增强**。
下游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哪些变化?
传统“地产-基建-制造”三角需求正在重塑: - **地产**: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收窄至-12%,但**用钢强度下滑30%**,高强化钢筋占比提升; - **基建**:铁路投资增速回升至8.5%,**桥梁用耐候钢需求翻倍**; - **新能源**:光伏支架、风电塔筒用钢年增速超25%,**带动热轧薄规格订单激增**。 这些变化意味着**普钢与特钢价差将持续拉大**。
出口能否消化过剩压力?
2023年中国钢材出口9120万吨,同比增长34%,但2024年面临三重挑战: 1. **欧盟CBAM过渡期结束**,Q3起正式征税将抬高成本约60-80元/吨; 2. **东南亚反倾销调查增多**,越南对彩涂板税率提至20%; 3. **人民币汇率波动**,若升值3%,**出口利润将被侵蚀一半**。 因此,**出口量或回落至8000万吨左右**,难以完全对冲内需缺口。
电炉钢会颠覆行业格局吗?
中国电炉钢占比仅10%,远低于全球28%的平均水平。制约因素有三: - **废钢资源**:中国废钢产出量2.3亿吨,但**50%被非正规渠道分流**; - **电价政策**:四川丰水期电价低至0.3元/度,**电炉成本可低于长流程500元/吨**; - **技术迭代**:Consteel电炉吨钢电耗已降至280kWh,**绿电比例提升后碳足迹优势显著**。 预计到2030年,电炉钢占比将升至25%,**长流程钢厂或被迫转向高附加值板材**。
如何对冲价格波动风险?
产业链企业可采取三种策略: 1. 基差贸易:钢厂卖出螺纹钢盘面,锁定远期利润; 2. 库存轮库:当现货贴水超过100元/吨时,**将物理库存转为虚拟库存**; 3. 期权保护:买入平值看跌期权,**支付30-50元/吨权利金**即可对冲20%跌幅风险。

未来五年最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
根据下游景气度与政策导向,三大领域值得提前布局: - **氢冶金示范工程**:宝武百万吨级氢基竖炉2025年投产,**直接还原铁成本有望低于传统高炉**; - **超高强汽车钢**:1500MPa热成形钢渗透率将从15%提升至35%,**吨钢毛利超千元**; - **深海风电用钢**:要求-60℃冲击韧性,**目前仅宝钢、湘钢具备批量供货能力**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