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陶瓷行业前景如何_陶瓷企业转型策略

新网编辑 6 0

2017年,中国陶瓷产业在环保风暴、原材料涨价、渠道裂变的多重夹击下,进入了深度调整期。很多老板都在问:“2017陶瓷行业前景如何?陶瓷企业转型策略到底该怎么走?” 本文用一线调研数据与真实案例拆解答案,帮你快速找到方向。

2017陶瓷行业前景如何_陶瓷企业转型策略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017陶瓷行业到底冷到什么程度?

先抛结论:产量下滑、利润压缩、出口受阻,但高端与功能细分市场逆势增长

  • 产量数据: 中国建筑陶瓷砖全年产量101.5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1.15%,是近十年首次负增长。
  • 利润数据: 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.6%,平均毛利率跌破18%。
  • 出口数据: 出口量7.3亿平方米,同比下滑3.2%,美国、欧盟反倾销税叠加汇率波动,订单加速向东南亚转移。

然而,负离子瓷砖、通体大理石、现代仿古砖三大品类销量却分别增长42%、35%、28%。“冰火两重天”成为2017年行业关键词。


环保风暴如何改写竞争格局?

2017年环保部启动“2+26”城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,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产区首当其冲。

1. 关停潮带来产能真空

仅山东淄博就关停生产线57条,占全国总产能的3%。短期看供给收缩,长期看落后产能永久退出。

2. 环保投入成为新门槛

一条日产3万平方米的窑炉,脱硫脱硝+在线监测一次性投入超800万元,中小厂直接出局,龙头趁机抄底并购。

2017陶瓷行业前景如何_陶瓷企业转型策略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. 绿色制造溢价显现

东鹏、马可波罗等率先拿到“中国绿色产品”认证,同款产品终端溢价8%—12%,环保标签成为经销商选品新标准。


渠道裂变:零售萎缩,工程与整装崛起

2017年,传统建材市场客流下降30%,但房地产精装、整装公司、设计师渠道贡献的销量首次突破40%。

零售端:经销商如何自救?

  • 小步快跑: 将大店拆成300㎡社区店,降低租金压力。
  • 体验升级: 用VR设计软件把选砖时间从2小时压缩到15分钟,成交率提升20%。
  • 会员裂变: 老客户转介绍返5%货款,半年带来15%新增订单。

工程端:怎样拿下精装大单?

碧桂园、万科年度瓷砖采购额均超50亿元,入围门槛:注册资金≥1亿元、产能≥5000万㎡、绿色产品认证、24小时售后响应。


陶瓷企业转型策略:三条路径实测有效

路径一:产品高端化——从卖砖到卖空间

诺贝尔推出“大板瓷抛砖”,规格900×1800mm,单片售价破千元,毛利率高达45%。配套设计服务收费80元/㎡,设计师渠道贡献销量60%。

路径二:制造智能化——人均产值翻三倍

新明珠肇庆工厂引进意大利萨克米Continua+连续成型压机,一条线用工从120人降到35人,优等率提升到96%。 能源成本下降18%,一年内收回投资。

2017陶瓷行业前景如何_陶瓷企业转型策略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路径三:品牌年轻化——抓住90后

简一在抖音发起“大理石瓷砖挑战赛”,15天播放1.2亿次,线下门店客流增长50%。签约国际设计师梁志天推出联名款,客单价提升35%。


原材料暴涨,成本如何内部消化?

2017年,氧化钴从15万/吨涨到38万/吨,天然气均价上涨22%。企业用三招化解:

  1. 配方优化: 用锆白熔块替代部分硅酸锆,每吨釉料成本降低600元。
  2. 集中采购: 东鹏、宏宇等6家龙头组建“原材料联盟”,长协价锁定6个月。
  3. 涨价传导: 分三次小步提价,每次不超过3%,终端接受度高于预期。

出口转内销:东南亚工厂怎么建?

面对反倾销,科达洁能在印度古吉拉特邦投建年产1500万㎡生产基地,当地天然气价格仅为国内的60%,用工成本仅为国内的40%,产品辐射中东、非洲,利润率反高于国内。


未来三年,陶瓷企业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

1. 你的环保投入预算占营收比例能否达到3%?
2. 工程渠道销量占比能否在两年内突破50%?
3. 大规格、功能性产品营收占比能否提升到30%?
4. 海外市场能否贡献20%以上利润?
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么留给你的窗口期可能只剩最后两年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