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快递行业现状_快递业务量为何暴涨

新网编辑 32 0

2016年,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312亿件,同比增长51.7%,连续第三年稳居世界第一。为什么这一年会出现如此惊人的增长?答案藏在电商下沉、基础设施升级、资本涌入与政策松绑的多重合力之中。

2016快递行业现状_快递业务量为何暴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电商下沉:农村与三四线城市的订单洪流

2016年“双十一”当天,天猫+淘宝成交额1207亿元,其中45%订单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。阿里、京东、苏宁在这一年同时启动“渠道下沉”战略,把仓储、配送网点铺到县城甚至乡镇。

  • 菜鸟县域仓:2016年新增200个县域中心仓,覆盖1000个县,平均配送时效从72小时缩短到48小时。
  • 京东帮服务站:全国开业超1700家,解决大家电“最后一公里”安装+配送。
  • 拼多多萌芽:9月上线,用低价拼团激活价格敏感型用户,日均包裹量半年内从100万冲至1000万。

农村网民规模当年达1.95亿,手机网购比例64%,快递企业顺势把“快递下乡”覆盖率从50%提升到80%


资本狂欢:价格战背后的融资竞赛

2016年,快递行业融资与上市事件密集发生:

  1. 中通赴美IPO:10月登陆纽交所,募资14亿美元,成为当年美国市场最大中概股。
  2. 圆通借壳大杨创世:A股上市,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。
  3. 百世、天天、全峰先后获得阿里、菜鸟、复星等数十亿元投资。

资本加持后,企业立刻开打价格战:义乌发全国均价从4.2元跌至2.8元,部分线路甚至低于成本。低价刺激商家发货量激增,业务量自然水涨船高。


技术升级:自动化分拣与电子面单普及

没有技术打底,再多的包裹也只是一地鸡毛。2016年行业做了三件大事:

2016快递行业现状_快递业务量为何暴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电子面单普及率从30%飙升至80%,手写面单退出历史舞台,分拣效率提升30%以上。
  • 全自动分拣线:顺丰、中通、韵达在核心枢纽投用双层交叉带分拣机,单小时处理能力突破2.4万件。
  • 大数据路由:菜鸟推出“智能分单”,把包裹直接分到城市末端的派送网点,干线车辆装载率提高20%。

技术红利让“爆仓”一词在2016年几乎绝迹。


政策松绑:快递牌照审批大提速

2016年,国家邮政局把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批时间从法定的45个工作日压缩到25个工作日,全年新增快递企业超6000家。民营资本大量涌入,市场供给瞬间放大,价格进一步下探,业务量随之放大。


用户习惯:从“等快递”到“当日达”的心理迁移

2016年,消费者对快递时效的心理预期被彻底改写:

  • 当日达:京东在43个城市实现,订单占比8%。
  • 次日达:天猫超市在88个城市落地,用户复购率提升35%。
  • 晚间预约送:顺丰推出“定时派送”,晚8点前可预约,客单价提高12%。

更快的时效带来更高的下单频次,2016年人均年快递使用量从15件跃升至23件


国际件:跨境电商点燃第二增长曲线

2016年,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6.7万亿元,其中60%通过邮政与商业快递出口。海关总署全年验放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3.9亿票,同比增长88.9%。

2016快递行业现状_快递业务量为何暴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菜鸟超级经济线:杭州—莫斯科电商专列开通,13天直达,运费比空运低30%。
  • 顺丰欧洲小包:单件最低18元,5—10个工作日签收,迅速抢占Wish、速卖通卖家。

国际件毛利率普遍高于国内件10个百分点,成为快递巨头新的利润池。


末端创新:快递柜与代收点成标配

2016年,全国智能快递柜组数突破10万,日均处理包裹900万件;菜鸟驿站、熊猫快收等代收点超过4万家。末端多元化解决了“家里没人”的痛点,派送效率提升40%,间接支撑了业务量继续放大。


未来隐忧:高增长能否持续?

2016年的爆发并非永动机。价格战已让行业平均利润率从8%跌至5%以下;土地、人力成本持续上升;监管对环保、数据安全的要求趋严。快递企业必须在2017年找到新的盈利模型,否则高增长将难以为继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