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晶硅价格为何剧烈波动?
过去三年,多晶硅现货价从每吨8万元飙升至33万元,又在半年内跌回7万元区间。驱动因素可拆为三点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需求脉冲: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30GW,同比增35%,硅料需求瞬间放大。
- 产能错配:硅料扩产周期18个月,而组件仅需6个月,时间差造成阶段性短缺。
- 库存博弈:贸易商在涨价周期囤货,价格拐点出现后集中抛售,加剧跌幅。
如何判断价格底部?
自问:现在可以抄底吗?
答:观察现金成本支撑线与库存天数两大指标。
- 现金成本:当前改良西门子法平均现金成本约6.2万元/吨,若价格跌破该值,高成本产能将被迫停产,供给收缩。
- 库存天数:行业硅料库存已由45天降至28天,若继续下滑至20天以内,价格有望企稳。
多晶硅产能过剩怎么办?
1. 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
老旧产线电耗>65kWh/kg-Si,而新一代流化床法可降至25kWh/kg-Si。龙头通威、协鑫已启动技改,预计2025年前退出30万吨高成本产能。
2. 延伸产业链锁定需求
硅料厂向下游一体化布局,典型路径:
- 硅料→硅片:锁定长单,减少价格波动。
- 硅料→组件:直接对接电站招标,提升议价权。
3. 开拓半导体级第二赛道
半导体级多晶硅纯度要求>11N,售价高达80万元/吨。国内现仅黄河水电、鑫华半导体具备量产能力,进口替代空间超5万吨/年。
企业如何对冲价格风险?
自问:中小硅料厂如何活下去?
答:采用“长单+期货”双保险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| 工具 | 操作方式 | 效果 |
|---|---|---|
| 长单协议 | 与下游签3年锁价合同 | 锁定70%销量,避免暴跌 |
| 工业硅期货 | 卖出远期合约 | 对冲原料工业硅涨价风险 |
政策窗口期还有多久?
工信部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》2024版征求意见稿提出:
- 新建多晶硅项目能效须达先进值,即综合电耗<40kWh/kg-Si。
- 2025年底前完成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清零。
这意味着2024-2025年是最后政策缓冲期,落后产能需在此之前完成退出或技改。
投资者应关注哪些信号?
1. 季度开工率:若头部企业开工率连续两季度低于75%,行业底部确认。
2. 出口数据:印度、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将直接影响需求。
3. 技术突破:颗粒硅渗透率每提升10%,成本曲线将整体下移0.3万元/吨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