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油机行业风险有哪些?
政策、技术、供应链、需求四大维度叠加,导致价格波动、利润压缩、库存积压、资金链紧张。

政策风险:排放法规步步紧逼
国六B全面实施、非道路国四提前落地,主机厂必须同步升级后处理系统。**每提升一个排放阶段,单台成本上涨8%–12%**,中小品牌若无法快速摊销,直接出局。
- 2025年国七征求意见稿已流出,颗粒物限值再降50%,**技术路线或从SCR+DPF转向双SCR+EGR**;
- 碳排放交易试点扩大至工程机械,**柴油机企业需额外购买碳配额**,利润被二次挤压。
自问自答:政策变化太快,企业如何不掉队?
提前三年锁定技术路线,与燃油喷射、催化剂头部供应商签长单,**把法规窗口期变成成本优势期**。
技术风险:新能源替代速度超预期
2023年国内新能源重卡渗透率突破5%,2024年一季度升至8.7%。**换电重卡TCO(全生命周期成本)已低于柴油重卡**,港口、钢厂、城市渣土车场景率先切换。
- 电池价格继续下探:磷酸铁锂pack价格从2022年的0.85元/Wh降至2024年的0.52元/Wh;
- 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扩容,**49吨氢能重卡补贴后购置价下探至85万元**。
自问自答:柴油机是否会被完全取代?
**长途干线、矿山、高寒地区**仍是柴油机护城河,但份额将从90%压缩至60%以下,企业必须**同步布局混动、气体机、燃料电池**三条赛道。
供应链风险:关键零部件“卡脖子”
高压共轨系统、增压器、后处理载体三大件仍依赖进口:

- 博世、电装占据高压共轨70%市场,**芯片短缺时优先保供欧美主机厂**;
- 碳化硅DPF载体90%来自日本碍子、美国康宁,**海运周期拉长至45天**。
自问自答:如何降低断供概率?
1. 与国产替代厂商联合开发,**威孚高科、凯龙高科已具备国六全系统配套能力**;
2. 建立**安全库存+海外中转仓**双保险,把断供预警从30天提前到90天。
需求风险:周期性波动加剧
柴油机销量与基建、房地产、物流强相关:
| 场景 | 2021销量占比 | 2023销量占比 | 波动幅度 |
|---|---|---|---|
| 工程机械 | 38% | 27% | -11% |
| 重卡 | 45% | 51% | +6% |
| 农机 | 17% | 22% | +5% |
自问自答:如何平滑周期?
**拓展海外高成长市场**:2023年中东、非洲柴油机需求增长22%,汇率贬值反而提升中国产品性价比;
**布局后市场**:再制造发动机毛利率比新机高8个百分点,**旧机回收+再制造+延保**形成闭环。
财务风险:应收账款与库存双重压力
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1年的78天增至2023年的105天,**部分二线品牌已突破150天**;同时国六机型库存占比高达35%,**每多压1个月,贴息成本增加0.6%**。
自问自答:现金流告急怎么办?
1. 推行**订单式生产**,大客户预付30%定金再排产;
2. 与金融机构合作**库存融资**,把呆滞库存转化为流动资金。

应对策略:构建“韧性飞轮”
把风险拆成可量化指标,建立动态预警模型:
- 政策维度:跟踪工信部排放法规进度,**提前18个月启动标定**;
- 技术维度: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5%,**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8%**;
- 供应链维度: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每年提升10%,**2026年达到80%**;
- 需求维度:海外收入占比从目前的25%提升到40%,**对冲国内周期**。
自问自答:中小企业资源有限,如何取舍?
**聚焦细分场景**:例如只做矿山柴油机,把耐高温、高粉尘适应性做到极致,**用差异化壁垒对抗规模壁垒**。
写在最后
柴油机行业正经历“政策+技术+市场”的三重拐点,风险与机会并存。**谁能把法规压力转化为技术红利、把供应链波动转化为国产替代窗口、把需求下滑转化为出海跳板,谁就能穿越周期。**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