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设银行在国有大行中的定位是什么?
建设银行(CCB)长期被贴上“基建银行”的标签,但**其零售金融、住房租赁、金融科技三大新赛道**已让它从“工程队”升级为“综合金融服务商”。截至2023年末,建行个人客户达7.4亿,AUM(管理客户资产)突破16万亿元,**零售收入贡献度连续三年超过45%**,在四大行中率先完成“对公—零售”动能切换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建行的资产质量到底稳不稳?
投资者最担心房地产敞口。建行2023年报显示:
- 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7,800亿元,占比仅4.1%,**较2020年高点下降2.3个百分点**;
- 个人按揭不良率0.19%,**连续六年低于同业平均**;
- 拨备覆盖率244%,**风险抵补能力充足**。
换句话说,**“压舱石”仍在,但风险已提前出清**。
住房租赁战略如何盈利?
建行把住房租赁拆成三条盈利链:
- 存房业务:与地方政府、房企合作收储房源,赚取租金差价+资产增值;
- REITs金融:首批获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,管理费+托管费贡献中收;
- 场景衍生:租客开立建行账户,沉淀低成本活期存款,**平均付息率仅0.35%**。
2023年住房租赁板块贡献营收218亿元,**5年复合增速41%**,成为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金融科技投入产出比如何?
建行每年砸200亿元做科技,钱花在哪?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| 投入方向 | 2023金额(亿元) | 直接回报 |
|---|---|---|
| “建行云” | 42 | 对外输出收入28亿元 |
| AI风控 | 35 | 不良生成率下降0.12个百分点 |
| 数字人民币 | 18 | 沉淀个人钱包1.2亿个 |
**科技投入/营收比约2.8%,低于招行但高于工行**,属于“花得值”的区间。
未来五年三大看点
看点一:绿色信贷能否再造一个“建行”?
2023年绿色贷款余额3.8万亿元,**占总贷款18%**。按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口径,每投放1元绿色贷款可撬动0.4元低成本资金。若2028年绿色贷款占比提至30%,**将释放约2,000亿元净息差空间**。
看点二:财富管理能否突破“中等收入陷阱”?
建行代销非货基金规模1.7万亿元,但**户均AUM仅2.3万元**,远低于招行的6.8万元。突破口在:
- “建行财富”APP月活突破5,000万,**下沉市场渗透率第一**;
- 与头部券商合作推出“低波动+高分红”策略产品,**2023年销量同比增120%**。
看点三:跨境金融能否复制国内基建打法?
RCEP区域是建行海外布局重点:
- 在印尼、马来西亚设立**“中国—东盟跨境撮合平台”**,撮合基建订单1,200亿元;
- 发行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,**票面利率较境内低80BP**,降低融资成本。
普通投资者如何跟踪建行?
四个高频指标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住房租赁贷款余额季度环比:增速>10%视为超预期;
- 零售AUM中保险+基金占比:每提升1个百分点,中收弹性+3%;
- 绿色贷款占比:央行碳工具额度使用率>70%时,息差改善明显;
- 科技投入资本化率:低于25%说明费用化压力大,短期利润承压。
结语:为什么建行仍是“稳”字首选?
当其他银行还在“零售or对公”二选一时,建行已用住房租赁、绿色金融、财富管理三张牌**把周期波动熨平成一条平滑上升曲线**。对追求“高股息+低波动”的资金而言,**5%的股息率+10%的ROE**足够穿越牛熊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