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心泵选型参数怎么选_离心泵常见故障有哪些

新网编辑 23 0

离心泵选型参数怎么选?

**Q:流量、扬程、功率到底先看哪一个?** A:先看**工艺需求流量**,再反推**系统所需扬程**,最后用轴功率校核电机。

1. 流量(Q)——决定泵的“饭量”

- **定义**:单位时间内输送的液体体积,常用 m³/h。 - **经验值**: - 小型循环水系统:10~50 m³/h - 工业冷却水:100~1000 m³/h - **避坑提示**:别把最大瞬时流量当额定流量,否则长期低效率运行,叶轮易汽蚀。 ---

2. 扬程(H)——决定泵的“力气”

- **计算套路**: 1. 静扬程 = 吸入液面到排出最高点垂直高差 2. 管路阻力 ≈ 沿程损失 + 局部损失(可查水力计算表) 3. **总扬程 = 静扬程 × 1.1~1.2 安全系数** - **常见误区**:把泵铭牌扬程直接当系统扬程,结果阀门关得只剩一条缝,电机过载。 ---

3. 功率(P)——决定“电费”

- **轴功率公式**:P = ρgQH/η - ρ:液体密度,清水取1000 kg/m³ - η:泵效率,查性能曲线 - **电机功率**:轴功率 × 1.1~1.15 裕量,避免变频降速时功率不足。 ---

4. 介质特性——被忽视的“隐形杀手”

- **温度>80 ℃**:选热水泵,机械密封换耐高温材质。 - **含固体颗粒**:过流部件改用耐磨合金或橡胶衬里。 - **腐蚀性**:过流材质从304→316L→双相钢→哈氏合金逐级升级。 ---

5. 汽蚀余量(NPSHr)——防止“空转”

- **现场校核**:NPSHa(装置汽蚀余量)≥ NPSHr + 0.5 m - **提升NPSHa的3个土办法**: 1. 把泵安装位置降低 2. 增大吸入管径 3. 减少吸入管路弯头数量 ---

离心泵常见故障有哪些?

**Q:为什么刚换的新泵还是不上水?** A:90%是**进口管路漏气**或**转向反了**。

1. 不上水或流量不足

- **排查顺序**: 1. 看压力表:指针抖动→**吸入侧漏气**;指针为零→**进口堵塞** 2. 听声音:尖锐吱吱→**汽蚀**;沉闷嗡嗡→**叶轮堵塞** - **快速处理**: - 灌泵排气→检查底阀→清理过滤器 ---

2. 电机过载跳闸

- **三大元凶**: - **实际流量>额定流量**:关小出口阀 - **介质密度>设计值**:换大功率电机 - **轴承卡死**:手盘车检查,更换轴承 ---

3. 轴承发热>70 ℃

- **润滑不良**:油脂加至轴承室1/3~1/2,过多反而搅拌生热。 - **同心度偏差**:用百分表找正,径向跳动≤0.05 mm。 - **冷却水套结垢**:拆下用5%柠檬酸循环清洗。 ---

4. 机械密封漏水

- **瞬间大量漏水**:密封面碎裂,必须停机更换。 - **滴漏每分钟3~5滴**:弹簧比压不足,重新压缩2 mm。 - **周期性渗漏**:轴窜量超标,检查推力轴承间隙。 ---

5. 振动大、噪音高

- **频谱分析**: - 1倍频→**转子不平衡** - 2倍频→**轴不对中** - 高频杂波→**汽蚀或松动** - **现场急救**: - 紧固地脚螺栓 - 加临时支撑架 - 降速运行至振动值<4.5 mm/s ---

实战案例:化工厂循环泵改造

**背景**:原泵流量200 m³/h,扬程32 m,夏季频繁汽蚀。 **诊断**: - 吸入液面下降1.2 m,NPSHa仅2.8 m,低于泵NPSHr 3.5 m。 **改造方案**: 1. 泵整体下移0.8 m,NPSHa提升至3.6 m。 2. 吸入管径从DN150改为DN200,阻力降0.4 m。 3. 叶轮车削5%,降低NPSHr至3.1 m。 **结果**:连续运行8000小时无汽蚀,年节电1.8万度。 ---

维护清单:每月必做的5件事

- **记录运行电流**:偏离额定值±5%需排查。 - **手摸轴承温度**:超过环境温度+40 ℃立即停机。 - **观察密封泄漏**:滴漏量>30滴/分钟安排检修。 - **听异响**:金属撞击声→可能有异物进入。 - **检查地脚螺栓**:扭矩保持70%标准值,防松动。
离心泵选型参数怎么选_离心泵常见故障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