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政策_如何影响钢价走势

新网编辑 34 0

政策背景:产能置换为何成为关键词?

“产能置换”最早出现在2015年《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》,其核心逻辑是“减量置换、环保先行”。2023年新版《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》再次收紧,要求:
- 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1.25:1;
- 非重点区域亦不得低于1.1:1;
- 明确电炉短流程可等量置换,但须配套超低排放改造。
这一政策直接决定了未来五年新增高炉、转炉的“生死线”。

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政策_如何影响钢价走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产能置换如何改变供给曲线?

自问:政策落地后,全国粗钢总产能会立刻下降吗?
自答:不会立刻下降,但有效产能增速被“锁喉”。原因在于:
1. 新建项目必须拿到旧产能退出指标,指标稀缺推高交易价格,延缓投产节奏;
2. 环保、能耗双控同步加码,部分置换项目因排放指标不足被迫搁置;
3. 电炉钢占比提升,短流程对废钢依赖度更高,废钢价格波动放大供给弹性。
因此,供给曲线由“向右平移”变为“向右上方陡峭”,价格对需求回暖的敏感度显著提高。


区域差异:三大重点区域为何钢价弹性最大?

以唐山为例,2024年一季度已公示的置换方案显示:
- 退出高炉容积合计1.02万m³,新建高炉仅0.81万m³,净压减铁水产能约200万吨;
- 同时要求新建高炉必须配套CCUS(碳捕集)装置,吨钢投资成本增加120元。
成本曲线整体上移,导致唐山螺纹现货对华东、华南的价差由-30元/吨转为+80元/吨。区域价差扩大后,北材南下动力增强,进一步压制非重点区域钢价。


需求侧:地产下行与基建托底的博弈

自问:需求萎缩能否抵消供给收缩?
自答:短期看,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-24%确实拖累长材;但专项债前置+城中村改造带来对冲:
- 2024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1.46万亿元,投向市政与产业园区占比超六成;
- 钢结构住宅试点城市由7个扩至22个,拉动板材需求约800万吨。
需求结构由“长强板弱”转向“板强长弱”,热卷与螺纹价差或长期维持200元以上。


成本端:铁矿与废钢的跷跷板效应

产能置换鼓励电炉钢,废钢需求年增1200万吨;而铁矿需求增速放缓至1.5%。
铁矿价格中枢下移,废钢价格中枢上移,导致:
- 长流程钢厂利润修复至300-400元/吨区间;
- 独立电炉厂利润被压缩至盈亏平衡线附近,开工率波动加剧。
当废钢含税价高于铁水成本150元/吨时,电炉会主动减产,反过来支撑长流程钢价。


出口窗口:内外价差与关税政策双重影响

2024年4月起,部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热卷反倾销税由5%提至12%,但土耳其、中东需求旺盛,FOB价差仍维持在60-80美元/吨。
产能置换压减国内供给后,钢厂优先保内贸,出口报盘量下降,间接推高国际钢价,形成“内盘稳、外盘涨”的罕见格局。

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政策_如何影响钢价走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价格展望:2024-2026年钢价运行区间预判

综合供需、成本、政策三大维度:
- 螺纹主力合约核心区间:3300-4200元/吨,突破前高需看到地产单月新开工转正;
- 热卷主力合约核心区间:3500-4400元/吨,钢结构与汽车轻量化为主要驱动;
- 区域价差:华北-华东螺纹价差维持50-150元/吨,华南因到货减少可能阶段性升水。
产能置换政策决定了钢价“下有底、上有顶”的箱体震荡特征,单边趋势需等待需求端出现超预期变量。

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政策_如何影响钢价走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