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权投资行业前景怎么样?一句话:长期向上,短期分化,头部GP与产业资本将加速收割市场份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行业宏观:政策、资金、退出三重共振
2024年,股权投资行业迎来“政策松绑+长线资金入场+多元退出”的三重利好。
- 政策端:证监会启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,解决“堰塞湖”式退出难题;险资、养老金配置比例上限再提升。
- 资金端:银行理财子、券商资管、家族办公室等“新LP”加速涌入,2023年新增认缴规模中,非国资LP占比首次突破55%。
- 退出端:北交所转板、港股18C、并购窗口期打开,“上市+并购+S交易”三驾马车并行,2024年Q1并购退出案例数同比增37%。
赛道冷热:哪些领域仍具α收益?
自问:硬科技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还值得追吗?
自答:看阶段、看估值、看壁垒。
- 硬科技:半导体设备、先进封装、EDA工具链,估值已回调30%—40%,但“卡脖子”订单锁定未来三年现金流。
- 新能源:锂电中游材料产能过剩,钠离子、固态电池处于0→1阶段;储能系统集成商毛利率回升至18%以上。
- 生物医药:License-out交易金额连续三年超百亿美元,ADC、GLP-1、基因治疗仍是美元基金心头好。
GP筛选:五个维度锁定靠谱管理人
维度一:历史业绩的真实性与归因
不要只看IRR,DPI≥1才是硬道理。要求GP提供项目级现金流,交叉验证第三方估值报告。
维度二:团队稳定性与跟投比例
核心合伙人离职率<10%,个人跟投≥基金规模的1%,绑定利益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维度三:产业资源与退出能力
是否拥有上市公司并购部、券商保代、产业资本三位一体网络?能否在Pre-IPO轮提前锁定战略配售额度?
维度四:ESG与合规体系
2025年起,社保基金、主权基金将把ESG尽调结果作为出资前置条件。
维度五:S基金接盘意愿
GP是否设立接续基金?过去两年是否完成过LP份额转让?这决定了未来流动性。
LP视角:如何构建抗周期组合?
自问:个人投资者如何降低踩雷概率?
自答:“核心+卫星”策略。
- 核心层:配置Top20白马基金,占可投资产60%,锁定β收益。
- 卫星层:30%投向黑马基金(成立3—5年、IRR>30%、DPI>0.5),10%布局二手份额(折价10%—20%)。
风险预警:2024年三大灰犀牛
1. 估值倒挂:Pre-IPO项目市盈率仍高达40倍,而二级市场同类公司仅25倍。
2. 美元基金撤退:美联储加息尾声,外资LP赎回压力增大,Q1美元基金募集规模同比下滑52%。
3. 政策黑天鹅:数据安全、反垄断审查趋严,消费互联网赛道再融资难度加大。
实操工具:一份GP尽调清单
1. 近三年基金DPI、TVPI、IRR分位数排名 2. 核心团队劳动合同+竞业限制协议 3. 已投企业客户访谈纪要(至少5家) 4. 券商、律所、审计机构黑名单交叉查询 5. 过往LP回访录音(随机抽取3位)
未来三年:行业将走向何方?
自问:股权投资会不会像P2P一样泡沫破裂?
自答:不会,但会分层。
头部GP将“强者恒强”,管理规模向千亿级集中;腰部机构被迫转型FA+直投混合模式;尾部基金加速出清。个人投资者要么拥抱白马,要么学会二手份额折价套利,中间路线风险最大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