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钢铁价格为何先涨后跌?
年初,市场对城镇化预期强烈,螺纹钢期货从3600元/吨一路拉升至4000元/吨。然而进入二季度,需求并未如期爆发,社会库存高企,价格掉头向下,年末跌至3300元/吨。核心矛盾在于“预期与现实的落差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产能过剩到底有多严重?
官方口径:粗钢产能突破10亿吨,而全年表观消费量仅7.2亿吨,利用率不足72%。更严峻的是,仍有5000万吨新增产能在建。自问:为何企业明知过剩仍扩产?答:地方政府以税收、就业为考量,默许甚至鼓励新项目上马。
环保风暴能否成为去产能突破口?
- 2013年9月,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发布,直接点名钢铁行业。
- 唐山、邯郸等地30%烧结机被强制关停,日均影响粗钢产量8万吨。
- 但企业对策是“白天停、晚上开”,实际减产有限。
出口能否消化过剩产量?
全年出口6234万吨,同比增长11.9%,看似亮眼,实则隐忧:
- 均价下跌:从968美元/吨降至853美元/吨,利润微薄。
- 贸易摩擦:欧盟、美国发起15起反倾销调查,涉及金额45亿美元。
钢贸商“跑路潮”如何冲击产业链?
上海、江苏等地20%钢贸商资金链断裂,银行收紧信贷,导致:
- 钢厂预付款比例从30%提高到50%,中小贸易商退出市场; - 社会库存蓄水池功能弱化,价格波动加剧。2013年政策工具箱里有哪些招?
| 政策 | 执行时间 | 影响 |
|---|---|---|
| 差别电价 | 7月 | 淘汰类产能成本增加120元/吨 |
| 工信部准入名单 | 10月 | 48家钢厂被撤销资格 |
| 银行抽贷 | 全年 | 行业负债率升至69.4% |
未来三年去产能路径推演
自问:行政手段能否根治?答:需市场化+法治化组合拳:
1. 环保税:2015年立法后,吨钢成本再增80-100元; 2. 破产重组:渤海钢铁等案例显示,债务核销可一次性去化500万吨产能; 3. 产能置换:以“减量置换”为名,实际新增电炉钢比例提升。投资者如何规避风险?
紧盯三个先行指标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