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养保健品怎么选?先看需求,再看成分,最后看品牌与认证。

中老年人吃什么保健品好?优先补充钙、维生素D、Omega-3、益生菌与复合B族。
一、为什么营养保健品需求在2024年爆发式增长?
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,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2.8亿,慢性病患病率超过75%。“预防式健康”成为主流,保健品从“可选”变成“刚需”。
- 线上渠道贡献率首次超过线下,占比达58%
- 功能性软糖、液体饮、即食粉剂等新剂型增速超90%
- 银发族客单价连续三年领跑,年均支出突破3200元
二、营养保健品怎么选?四步筛选法
1. 明确“缺什么”——体检报告+症状对照
拿到体检报告后,把血常规、骨密度、维生素D、同型半胱氨酸四项圈出来。 自问: Q:维生素D低于20ng/mL怎么办? A:每日补充1000-2000IU,选择D3形式,搭配K2提升钙利用率。
2. 看懂“配料表”——成分排序决定剂量
配料表按含量降序排列,前五位必须出现活性营养素名称而非辅料。 避坑提示: - 出现“白砂糖、麦芽糊精”排前三,直接放弃 - 鱼油若未标注EPA/DHA具体毫克数,视为“概念添加”
3. 认准“蓝帽子”——国食健注G+年份编号
2023年新规要求,所有国产保健品必须重新注册,旧卫食健字全部作废。进口产品需有在华注册备案号。

4. 对比“性价比”——每日成本而非单瓶价格
| 产品 | 单瓶价格 | 每日剂量 | 每日成本 |
|---|---|---|---|
| A牌钙片 | 128元 | 2片 | 2.6元 |
| B牌钙片 | 198元 | 1片 | 3.3元 |
结论:A牌更划算,但需确认单片含钙量≥500mg。
三、中老年人吃什么保健品好?五大刚需场景
1. 骨骼关节:钙+维生素D3+K2+胶原蛋白肽
Q:单纯补钙为何还骨质疏松? A:缺乏D3影响吸收,缺乏K2导致钙沉积在血管而非骨骼。黄金比例:钙500mg:D3 400IU:K2 45μg。
2. 心脑血管:高纯度Omega-3+辅酶Q10
选择标准: - EPA+DHA≥60% - 辅酶Q10选用还原型泛醌(Ubiquinol),吸收率提升4倍
3. 肠道免疫:益生菌+益生元+后生元
活菌数≥100亿CFU,菌株需包含HN019、BB-12、LGG等临床验证品种。
4. 认知功能:磷脂酰丝氨酸PS+银杏叶提取物
每日PS摄入100mg,搭配24%黄酮苷的银杏叶,连续12周MMSE评分提升3.2分。

5. 代谢调节:铬+硫辛酸+苦瓜肽
针对餐后血糖波动,铬选用吡啶甲酸铬,硫辛酸需为R-型生物活性更高。
四、2024年行业三大趋势
1. 精准营养基因检测套餐
通过口腔拭子检测MTHFR、APOE等基因位点,个性化推荐叶酸、胆碱剂量。
2. 植物基胶囊替代明胶
羟丙甲纤维素(HPMC)胶囊渗透率已达35%,避免动物源过敏风险。
3. 订阅制健康管理
按月配送分装条,配套营养师视频问诊,复购率提升至78%。
五、常见误区快问快答
Q:保健品能替代药物吗? A:不能。保健品是“补充”,药物是“治疗”,二者协同而非替代。
Q:进口一定比国产好吗? A:关键看批文和剂量。部分国产企业拥有FDA认证工厂,品质反超。
Q:空腹吃还是饭后吃? A:脂溶性(D3、Q10、鱼油)随餐,水溶性(B族、C)空腹吸收更快。
六、实操清单:给父母买保健品的正确流程
- 带父母做专项体检(骨密度、动脉硬化、肠道菌群)
- 根据报告列出“营养素缺口表”
- 在药监局官网查询产品批文
- 计算每日成本,优先选择30天试用装
- 建立服用日历,3个月后复查关键指标
把这份流程打印出来贴在冰箱门,比盲目买进口礼盒更能让父母感受到关心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