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力模型到底在饮品赛道里看什么?
波特五力模型常被简化为“竞争、议价、替代、潜在、现有”五个词,但在饮品行业,**每一力都对应着一条生死线**。新品牌若只盯着对手打价格战,往往忽略了上游糖价波动、下游渠道扣点、跨界替代品突袭这三重暗流。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逐条拆解。

现有竞争者:巨头林立,为何仍有缝隙?
问:可口可乐、农夫山泉、元气森林已经把冰柜摆到村口,新品牌还有机会吗?
答:有,但必须找到“非对称战场”。
- **渠道缝隙**:巨头重兵在一二线城市CVS,县域小卖部和校园自动售货机仍是空白。
- **价格缝隙**:主流气泡水定价-元,留出-元区间做“平价高端”心智。
- **场景缝隙**:传统饮品聚焦解渴,但“熬夜水”“轻养生”场景尚未被完全定义。
案例:某云南小厂用酸角+滇红做出“解腻茶饮”,专攻烧烤摊,半年回款万,靠的就是避开商超正面战。
---潜在进入者:为什么喜茶、瑞幸不算“新人”?
问:喜茶推瓶装饮料、瑞幸做即饮咖啡,它们算潜在进入者吗?
答:不算,它们是“降维打击者”,自带品牌势能和门店流量,威胁比纯新人更大。

真正的新进入者通常具备以下特征:
- 跨界技术:做玻尿酸的华熙生物推出“玻尿酸水”,原料壁垒直接拉满。
- 区域资源:广西某荔枝龙头用产地优势做NFC荔枝汁,冷链半径公里内无敌。
- 资本助推:美元基金盯上“功能性饮品”,单笔天使轮就能到万美金。
防御策略:提前锁定上游稀缺原料(如特定产区咖啡豆)、中游柔性灌装线(小批量起订)、下游特通渠道(加油站、电竞酒店)。
---替代品威胁:当消费者开始“喝水+补剂”
问:零糖可乐卖爆了,是不是说明替代品威胁被高估?
答:恰恰相反,零糖化本身就是替代品倒逼的结果。
三大替代方向:

- **口服美容**:胶原蛋白饮、玻尿酸水抢走女性下午茶预算。
- **运动补剂**:BCAA饮料、电解质泡腾片切走健身人群。
- **家庭场景**:苏打水机+浓缩果汁让用户DIY,直接跳过品牌。
反制手段:把“情绪价值”做重,例如“熬夜水”添加人参,把功能与身份标签绑定,让替代品无法复制。
---供应商议价:一瓶饮料里,谁最赚钱?
问:代工厂漫天要价,品牌方只能被动接受?
答:议价权取决于配方复杂度与订单规模。
拆解成本结构:
| 成本项 | 占比 | 议价关键点 |
|---|---|---|
| 白砂糖/代糖 | % | 与淀粉厂签年度锁价,或改用赤藓糖醇对冲 |
| PET瓶胚 | % | 自建瓶胚厂需万投入,但单瓶省.元 |
| 代工灌装 | % | 订单量<万箱时,代工厂占主导;>万箱可反向压价% |
实战技巧:用“阶梯报价”绑定代工厂,即承诺未来个月订单递增%,换取首单低价。
---渠道议价:为什么便利店要收你%的扣点?
问:线上流量见顶,线下渠道重新变贵,如何谈?
答:扣点高低由动销率决定,而非品牌大小。
提升动销的三板斧:
- **冷柜买断**:花元/月买断便利店黄金层,销量可提升%。
- **数据换资源**:用小程序收集复购数据,向渠道证明周转速度,换取更低扣点。
- **联合促销**:与关东煮、烤肠做套餐,提高客单价,渠道更愿意让渡利润。
隐藏红利:社区团购平台正在清退白牌饮品,有品牌故事的产品反而拿到更低佣金。
---新品牌突围路线图
问:预算只有万,先做品牌还是先做渠道?
答:先做“最小闭环”。
步骤拆解:
- 第-月:用万做口味测试,在抖音本地达人直播间投流,收集条真实评价。
- 第-月:用万包下大学城家奶茶店做联名,验证复购率>%。
- 第-月:用万进区域连锁便利店,用动销数据反向找省代。
关键:每阶段只验证一个假设,不追全域覆盖,单点打透再复制。
---未来三年的变量
政策端:卫健委拟将赤藓糖醇每日限量下调,代糖赛道将洗牌。
技术端:无菌冷灌PET瓶成本下降%,NFC果汁价格带可能从元拉到元。
消费端:Z世代开始“成分党”细分,“干净标签”将成为下一个溢价点。
提前卡位:现在就去云南、广西锁定小众水果基地,等风来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