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LED照明市场趋势如何?整体规模继续扩张,但增速放缓;智能化、健康化、低碳化成为三大主线;渠道从“批发为王”转向“品牌+服务”并重。

一、行业基本面:从“增量狂奔”到“存量深耕”
过去十年,中国照明行业经历了“LED替换潮”带来的高速扩张,如今进入存量替换+微创新阶段。
- 产量:2023年全国LED照明产量约135亿只,同比仅增2.8%,远低于2016年的两位数增长。
- 产值:2023年行业总产值约6800亿元,其中智能照明系统贡献首次突破千亿,占比15%。
- 出口:欧美库存高企,2023年出口额同比下滑7.4%,但中东、东南亚市场逆势增长18%。
二、需求侧:谁在买灯?买什么灯?
1. 家用场景:从“亮就行”到“光健康”
消费者不再只问“多少钱”,而是开始问:
“这盏灯会不会伤眼?”
“能否模拟自然光节律?”
2023年天猫数据显示,带“全光谱”“低蓝光”关键词的台灯销量同比增长92%,客单价提升35%。

2. 商用场景:节能合同管理(EMC)爆发
商场、工厂、地铁更愿意采用“0首付节能改造”模式,由服务商垫付灯具成本,按节省的电费分成。头部企业如欧普、雷士已成立独立EMC事业部,单个项目金额普遍在500万元以上。
3. 市政场景:智慧灯杆“多杆合一”
2023年住建部新批复的25个智慧城市试点中,90%把多功能灯杆列为必建基础设施,集照明、5G微基站、环境监测、充电桩于一体,平均单价由2019年的8000元/杆上涨至1.4万元/杆。
三、供给侧: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
上游芯片:产能过剩下,毛利跌至15%
三安、华灿等龙头库存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65天拉长至2023年的97天,价格战迫使中小芯片厂转做Mini背光或植物照明细分赛道。
中游封装:COB与CSP技术路线之争
- COB:光效高、成本低,仍是商照主流;
- CSP:体积更小,适合超薄吸顶灯,但散热瓶颈待解。
下游应用:品牌集中度加速提升
2023年国内TOP10品牌市占率首次突破45%,中小厂商被迫转型做ODM或下沉渠道。
四、技术演进:Mini LED与LiFi谁更靠谱?
Mini LED:背光先行,直显尚需两年
电视、笔电品牌大量导入Mini LED背光,带动芯片需求;但直显屏成本仍比小间距LED高3倍,预计2026年才进入商用普及期。

LiFi:噱头还是未来?
理论上可实现“有光就有网”,但受限于LED调制带宽、遮挡敏感、终端适配少,目前仅在军工、医院电磁敏感区小规模试点。
五、渠道变革:线下体验店与线上DTC并行
线下:从“五金店”到“光环境体验中心”
欧普2023年新开120家“灯光诊所”,提供免费照度检测、场景方案设计,客单价提升60%。
线上:直播带货分化明显
头部主播一场销售额可破千万,但退货率高达35%;品牌自播退货率仅12%,更注重讲解光谱、显指等专业参数。
六、政策与标准:碳足迹、回收、频闪三大红线
- 碳足迹:2024年7月起,出口欧盟的LED灯具必须提供产品环境足迹(PEF)报告,未达标将征收碳关税。
- 回收: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拟试点“光源生产者责任延伸”,品牌需自建或委托回收网点。
- 频闪:新版GB/T 9473-2024将读写台灯频闪限值从“不可察觉”改为“SVM≤0.4”,直接淘汰30%低价产品。
七、未来三年机会清单
- 健康照明:全光谱、节律调节、人因照明方案。
- 低碳照明:光伏直驱LED、直流集中供电系统。
- 智能照明:Matter协议打通跨品牌互联,B端项目级平台。
- 细分场景:植物工厂、养殖照明、博物馆级显色。
- 出海新市场:中东基建潮、拉美电网改造。
八、企业如何突围?三个实战案例
案例A:佛山某封装厂转做植物照明
砍掉低毛利白光订单,专注660nm+450nm植物红蓝光芯片,2023年营收增长40%,毛利提升至28%。
案例B:中山古镇中小品牌做“灯光+软装”套餐
与家具厂合作推出“无主灯整装包”,客单价从800元飙升至3500元,复购率提升3倍。
案例C:跨境电商独立站专攻北美车库灯
避开竞争激烈的吸顶灯,聚焦“Deformable Garage Light”单品,通过TikTok短视频展示安装效果,2023年黑五单日销量破5万套。
```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