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2024年建材行业到底还有没有“钱景”?
答案:有,但赛道正在剧烈分化。

过去十年,房地产高歌猛进,带动水泥、玻璃、瓷砖等大宗材料量价齐升;如今,新房开工面积连续下滑,传统建材需求见顶。然而,**旧改、保障房、绿色低碳、海外新兴市场**四条新赛道正在接力,行业整体规模仍维持在**12万亿元以上**,只是利润从“规模红利”转向“结构红利”。
---二、需求端:谁在买建材?
1. 旧改与翻新:年均2.8亿㎡的隐形市场
住建部数据显示,全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22万个,涉及居民上亿人。**外墙保温、防水、电梯加装、适老化改造**四大子品类需求最旺,单户客单价可达3—5万元,且付款周期短于地产商。
2. 保障房:政府订单的“稳定器”
“十四五”期间全国计划筹建870万套保障房,年均带来**5000万吨水泥、1200万㎡铝模板、800万樘门窗**的刚性需求。政府集采更看重**性价比与交付能力**,中小品牌可通过**本地化服务**切入。
3. 海外增量: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三大跳板
越南、印尼基建投资增速保持在7%以上;沙特“2030愿景”带来超万亿美元项目。中国瓷砖、PVC管材、轻钢龙骨出口均价仅为欧美同类产品的60%,**性价比+产能优势**让出口成为2023年增长最快的细分(海关数据:建筑陶瓷出口额同比+18.4%)。
---三、供给端:产能过剩还是结构短缺?
1. 大宗材料:产能利用率跌破70%
水泥、平板玻璃、建筑陶瓷三大品类产能利用率分别只有**65%、68%、72%**,价格战此起彼伏。但**高标号水泥、Low-E节能玻璃、大规格岩板**却供不应求,吨毛利高出普通产品30%—50%。

2. 绿色建材:政策强推的“新蓝海”
2025年起,所有新建公共建筑必须达到**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**,带动**光伏建材、低碳水泥、再生铝模板**需求爆发。以光伏屋顶为例,2023年市场规模已突破**600亿元**,年复合增速超40%。
---四、渠道变革:经销商如何活下去?
1. 从“坐商”到“行商”:服务半径缩短至50公里
传统建材城客流下滑60%,**社区店+前置仓+安装售后一体化**成为新模型。某头部防水品牌通过“一城十店”布局,将配送时间从48小时压缩到4小时,单店坪效提升2.7倍。
2. 直播+短视频:获客成本降低40%
抖音家居建材类目GMV 2023年同比增长220%,**工厂直播+达人探店+本地团购**三板斧效果最佳。佛山某瓷砖厂通过“源头工厂直播”,单场卖出3万㎡,客单价达1.2万元。
---五、资金与库存: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?
2023年建材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**同比增加23天**,现金流紧张。破解之道:
- **供应链金融**:与核心企业合作,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,年化利率可低至5%;
- **柔性生产**:采用C2M定制系统,将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压缩到15天;
- **联合集采**:中小经销商抱团向上游议价,玻璃原片采购价可下降8%—12%。
六、2024年入场指南:选品、选址、选模式
1. 选品:盯住“双高”赛道
高增速+高毛利=**旧改防水、适老化卫浴、光伏屋顶、装配式内装**。以旧改防水为例,市场容量超2000亿元,CR5不足15%,仍处“蚂蚁市场”。

2. 选址:下沉市场比一线更香
三四线城市旧改项目占比达**58%**,租金仅为一线城市的1/5,人工成本低30%。**县城核心商圈+社区底商**组合,回本周期可缩短至12个月。
3. 选模式:轻资产or重服务?
资金有限可先做**区域服务商**,专注安装与售后;资金充裕可布局**前置加工厂**,提供定制化切割、开孔、包边服务,毛利率可提升15个百分点。
---七、风险预警:三个“灰犀牛”不可忽视
原材料价格波动:2023年纯碱价格一度暴涨120%,玻璃企业利润被吞噬。建议签订**浮动定价+远期锁价**双保险。
应收账款坏账:房企暴雷余波未了,新客户必须做**资信调查+履约保函**。
政策突变:部分城市叫停“大拆大建”,旧改项目可能缩减。应**分散客户结构**,政府、国企、私企订单比例控制在4:3:3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