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全球药业正在发生什么?
2023年全球处方药市场规模已突破1.48万亿美元,同比增长7.2%。驱动因素不再是单一重磅炸弹药物,而是“精准医疗+数字化疗法”双轮并进。FDA全年批准了55个新分子实体,其中28%伴随伴随诊断试剂盒同步上市,这一比例五年前仅为9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二、中国医药市场的真实温度
医保谈判后,创新药还有利润空间吗?
2023版医保目录平均降价61.7%,但销售额TOP20的创新药入院速度反而提升40%。原因在于:
- 医院“双通道”药房直接结算,药企回款周期从180天缩短至45天
- DRG/DIP支付改革下,医生更愿意使用临床价值明确的专利药
- 县域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38%,下沉市场成为增量主战场
三、哪些细分赛道值得押注?
ADC药物会成为下一个PD-1吗?
答案藏在临床数据里。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在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上,客观缓解率(ORR)达到50.5%,而传统化疗仅12.5%。更关键的是,全球AD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79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647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30.6%。
GLP-1减肥药为何能突破“医保控费”魔咒?
诺德诺德的司美格鲁肽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145.8亿美元,其中中国贡献21亿美元且80%为自费支付。消费医疗属性使其脱离医保谈判体系,同时带动:
- 原料药企业(如翰宇药业)产能利用率从40%飙升至92%
- CDMO公司药明康德接到23个GLP-1类似药临床前项目
- 连锁药店GLP-1品类毛利率达35%-42%,远高于普通处方药
四、政策暗流:带量采购的下一步
第九批集采出现“复活机制”——落选企业可在省级联盟采购中二次报价。这意味着:
- 价格厮杀将更精准:仅针对实际使用量大的省份
- 原研药通过“专利悬崖”后仍可保留20%-30%市场份额
- 生物类似药迎来窗口期:复宏汉霖的曲妥珠单抗类似物2023年销量增长260%
五、资本寒冬下的生存法则
Biotech如何活到下一轮牛市?
2023年港股18A公司平均市值缩水68%,但有临床III期管线的企业反而获得大额融资。例如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科伦博泰与默沙东达成118亿美元ADC授权协议,首付款1.75亿美元直接覆盖未来两年研发费用
- 和铂医药将Harbour Mice平台授权给7家MNC,技术输出收入占比超50%
六、2024年必须关注的三个变量
| 变量 | 潜在影响 | 受益标的 |
|---|---|---|
| FDA加速审批收紧 | me-too药物上市周期延长12-18个月 | 拥有first-in-class管线的恒瑞医药 |
| 中药创新药支付标准 | 医保支付或参考西医诊断+中医证候双标准 | 康缘药业、以岭药业 |
| AI药物发现商业化 | 临床前研究成本降低30%-50% | 药石科技、成都先导 |
七、药企估值的新锚点
当DCF模型失效时,市场开始用“管线期权价值”重估企业。例如:
-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海外峰值销售预期从20亿美元上调至35亿美元,对应估值提升120亿美元
- 信达生物PD-1美国上市受阻后,市场转而计算其CLDN18.2 ADC的期权价值
八、普通人如何参与药业红利?
医药基金还能买吗?
2023年医疗主题基金平均回撤42%,但主动管理型产品开始超配:
- 高壁垒原料药(如华海药业)
- 消费医疗器械(如爱博医疗角膜塑形镜)
- 海外授权能力强的Biotech(如和黄医药)
关键指标:观察基金前十大持仓是否包含至少3家近三年有license-out交易的企业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