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行业值得投资吗?值得,但需看清赛道、周期与估值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一、政策风向:补贴退坡后,谁在接力?
过去十年,新能源靠补贴野蛮生长;2024年起,政策关键词变成“市场化+碳排双控”。
- 国家层面:碳市场扩容至八大行业,绿电交易电价溢价可达0.03~0.08元/度。
- 地方层面:广东、江苏对储能按放电量补贴0.3元/kWh,期限3年。
二、需求侧拆解:电动车、储能、氢能谁更刚需?
1. 电动车渗透率天花板在哪?
2023国内渗透率31%,机构预测2025触顶45%。真正的增量在海外:东南亚两轮车电动化率不足5%,拉美重卡电动化率不足1%。
2. 储能为何突然爆发?
光伏装机高增带来“鸭子曲线”,电网调峰缺口扩大。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达70GWh,同比+55%。
3. 氢能是概念还是产业?
绿氢成本2023降至18元/kg,仍高于煤制氢9元/kg。破局点在港口重卡与钢铁脱碳,预计2026年平价。
三、供给侧格局:产能过剩还是技术迭代?
光伏:硅料价格从30万元/吨跌至6万元,二线厂商现金流告急;
锂电:磷酸铁锂产能利用率仅55%,高镍三元仍紧俏;
储能电芯:280Ah大电芯交付周期缩短至4周,价格战打响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四、财务模型:如何给新能源企业估值?
| 细分赛道 | 核心指标 | 合理区间 |
|---|---|---|
| 光伏组件 | P/E | 12~15倍 |
| 动力电池 | PEG | 0.8~1.0 |
| 储能集成 | PS | 2.5~3.5倍 |
警惕“高营收、低现金”的集成商,回款周期普遍大于180天。
五、风险清单:2024年必须盯紧的四件事
- 美国IRA法案细则落地,本土化率要求或升至60%;
- 欧盟碳关税2026年试运行,出口产品碳足迹追溯成本增加3%~5%;
- 碳酸锂期货波动区间15~25万元/吨,锁价能力决定利润;
- 电网消纳红线:风光利用率低于95%的地区暂停新项目。
六、实操策略:三种资金体量如何布局?
1. 个人投资者
优先储能ETF+港股绿电运营商,股息率5%以上,波动低于个股。
2. 私募机构
关注钠离子电池、钙钛矿设备等0到1赛道,估值容忍度可放到PS 10倍。
3. 产业资本
锁定海外锂矿包销权,对冲价格周期;参股固态电池初创公司,布局下一代技术。
七、2024年Q3关键节点日历
7月:国内储能强制配储比例新政发布;
8月:美国ITC税收抵免细则更新;
9月:欧洲电池法规碳标签正式生效。
任何一项超预期,都可能引发板块5%以上波动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