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通信技术原理_量子通信安全吗

新网编辑 27 0

量子通信到底在“通信”什么?

很多人第一次听到“量子通信”会下意识以为它在传输粒子,其实**它传递的是“量子态信息”**。利用光子的偏振、相位或自旋等量子属性,把经典比特升级成“量子比特(qubit)”。
**关键点**:量子通信并不把物体瞬间移动,而是把信息编码到量子态上,再通过光纤或自由空间发送。

量子通信技术原理_量子通信安全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量子通信技术原理拆解

1. 量子纠缠:超距作用的秘密

爱因斯坦口中的“鬼魅般的超距作用”正是量子纠缠。当一对光子处于纠缠态时,**测量其中一颗光子的偏振,另一颗无论相隔多远都会瞬间呈现对应偏振**。
**应用**:纠缠光子对是量子密钥分发(QKD)的核心资源。

2. 量子不可克隆定理:天然防窃听

经典信号可以被无限复制,而量子态一旦被测量就会坍缩,**任何窃听行为都会留下可检测的误码率**。这就是量子通信“物理层安全”的底气。

3. 量子密钥分发(QKD)工作流程

  • 发送端(Alice)用随机基矢调制单光子偏振
  • 接收端(Bob)随机选择测量基矢
  • 双方通过经典信道比对基矢,保留一致部分生成密钥
  • 若有窃听,误码率超过阈值则立即丢弃密钥

量子通信安全吗?

物理层安全≠系统层安全

虽然量子信道理论上不可窃听,但**设备漏洞、光源侧信道、探测器攻击**仍可能让黑客钻空子。例如:

  • 光子数分离攻击(PNS):利用弱激光脉冲偶尔出现多光子,复制一份未被检测
  • 探测器致盲攻击:用强光使探测器进入线性模式,绕过量子随机性

如何堵住安全漏洞?

  1. 设备无关QKD(DI-QKD):不依赖设备内部可信假设,通过贝尔不等式检验安全性
  2. 测量设备无关QKD(MDI-QKD):把易受攻击的探测器放在第三方,消除探测器侧信道
  3. 量子中继与星地链路:通过卫星中转纠缠光子,避开地面光纤损耗与窃听节点

全球量子通信网络进展

中国“京沪干线”

全长2000公里的光纤QKD骨干网,**32个可信中继节点**,已实现金融、政务数据加密传输。

欧洲QCI计划

2027年前建成覆盖全欧的量子通信基础设施,**重点部署MDI-QKD与量子卫星**,降低对可信中继的依赖。

量子通信技术原理_量子通信安全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美国NQI法案

投入12.75亿美元推动量子互联网,**优先研发量子存储中继器**,解决城际纠缠分发难题。


量子通信距离瓶颈如何突破?

光纤损耗让单光子传输距离被限制在百公里级。当前有三条技术路线:

  • 量子中继:用量子存储器缓存纠缠,分段纠缠交换延长距离,**实验室已实现500公里级纠缠分发**
  • 卫星链路:大气层外光子损耗低,**中国“墨子号”实现1200公里星地QKD**
  • 频率转换:把光子波长转换到电信低损耗窗口,**将传输损耗降低至0.2 dB/km以下**

企业如何布局量子通信?

产业链拆解

环节代表企业技术壁垒
单光子源东芝、国盾量子高纯度、高重复频率
超导探测器Scontel、本源量子暗计数<1Hz,探测效率>90%
系统集成ID Quantique、问天量子协议栈、密钥管理

商业化落地场景

  1. 金融:银行间实时交易数据加密,**中国工商银行已实现QKD同城备份链路**
  2. 电网:调度指令量子加密,**国家电网在雄安新区部署量子保密电话**
  3. 政务:机要文件传输,**合肥市政府量子政务网运行超过5年零安全事故**

未来五年量子通信的“杀手级应用”会是什么?

业内普遍押注“量子安全即服务(QSaaS)”:通过云平台向中小企业按需提供量子密钥,**无需自建昂贵硬件即可实现银行级加密**。预计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。

量子通信技术原理_量子通信安全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