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,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,中国电源行业在政策与需求双重驱动下迎来“冰火交织”的一年。有人担心产能过剩,也有人看到新风口。到底这一年发生了什么?哪些细分领域真正跑出了加速度?下面用问答式拆解。

2016年电源行业整体是扩张还是收缩?
从产量看,通信电源、UPS、工业开关电源三大品类合计出货量同比增长7.8%,但传统线性电源下滑12%。**扩张与收缩并存,结构性行情明显**。工信部数据显示,全年规模以上电源企业营收突破4800亿元,增速却较2015年收窄3个百分点,说明行业进入“量增利减”的洗牌期。
政策之手如何改写竞争格局?
1. 新能源并网标准提高
2016版《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》强制要求中国效率不低于98.2%,直接把低转换效率的小厂挡在门外。**头部逆变器企业如阳光、华为市占率合计提升9个百分点**。
2. 充电桩补贴退坡
国补从每千瓦2000元降至1200元,地方补贴同步缩水。结果?
- 上半年新增公共桩6.8万个,下半年仅4.1万个;
- **具备模块自研能力的厂商毛利率仍维持35%以上**,外购型集成商跌破15%。
哪些下游需求成为真正的“现金奶牛”?
数据中心、电动汽车、分布式光伏三大场景贡献了全年增量的72%。
数据中心:功耗焦虑带来高端UPS爆发
全球云计算投资在2016年突破1200亿美元,直接拉动**10kVA以上高频UPS销量增长41%**。维谛、科华恒盛等厂商把模块化UPS效率做到97%,比传统塔式机省电12%,成为招标硬指标。

电动汽车:车载电源量价齐升
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50.7万辆,配套车载充电机市场规模冲到58亿元。**6.6kW双向OBC单价从2800元涨到3200元**,因为碳化硅二极管开始批量导入,功率密度提升30%。
分布式光伏:组串式逆变器弯道超车
2016年分布式新增4.24GW,组串式逆变器出货占比首次突破50%。**20kW机型价格跌破0.35元/瓦**,固德威、锦浪等专精特新企业借此登陆新三板。
技术迭代:氮化镓只是噱头吗?
实验室里氮化镓(GaN)器件把开关频率推到1MHz以上,但2016年真正落地的是**650V/15A的硅基GaN快充**,小米、OPPO旗舰机标配45W适配器,体积缩小40%。工业级GaN仍受限于驱动与EMI,全年出货量不足50万颗,**更多是品牌秀肌肉而非利润奶牛**。
价格战打到什么程度?
通信电源48V/50A整流模块年初均价420元,年底杀到290元;光伏逆变器集中式机型最低0.22元/瓦。**活下去的秘诀只有三条**:
- 自研磁性器件降本8%;
- 共享产线把折旧摊薄到每台15元以下;
- 用软件订阅(远程运维)把一次性卖设备变成持续收服务费。
出口市场:印度与东南亚为何突然火爆?
印度“100GW光伏”计划2016年进入招标高峰,中国逆变器出口额同比暴涨160%。**东南亚数据中心投资增速达28%**,台达、光宝把惠州产能的一半转向出口,规避国内价格战。

2016年电源行业的三大隐藏风险
- **应收账款周期拉长**:光伏EPC商账期普遍180天以上,中小电源厂现金流告急。
- **原材料波动**:铜价从年初4600美元/吨涨到年末5700美元,压缩磁性器件利润5个百分点。
- **专利诉讼**:Power Integrations在美国ITC起诉多家中国快充厂商,涉案产品被海关扣押,直接损失超2000万美元。
2017年还能复制2016的增长神话吗?
答案藏在三个信号里:
- **储能PCS单价跌破0.8元/瓦**,意味着光储一体市场即将启动;
- 国网第三次充电桩招标要求≥恒功率300V-750V,技术门槛再抬高;
- 苹果供应链传出iPhone 8将标配USB PD 18W快充,第三方配件厂订单已排到Q3。
看懂这些,就能提前卡位下一波红利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