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人口结构正在怎样改变养老需求?
国家统计局最新公报显示,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.97亿,占总人口的21.1%。**这意味着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银发族**,且该比例正以每年约0.5个百分点的速度攀升。更关键的是,1962—1973年“婴儿潮”出生的人群将在2027年前后集中退休,**每年新增老年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**,形成前所未有的人口高峰。

二、政策红利到底有多大?
自2021年《“十四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》发布以来,中央与地方已密集出台**超过200项配套政策**,覆盖土地、税收、金融、人才等关键环节。
- 土地优惠: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,北京、上海等地试点“混合用地”出让,地价平均下浮30%—50%。
- 税费减免: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生活照料、康复护理服务免征增值税;用电、用水、用气执行居民价格。
- 金融支持:国家开发银行设立1000亿元专项贷款额度,利率较基准下浮10%—15%。
三、养老产业投资机会在哪里?
1. 居家智慧养老:下一个千亿级赛道
超过90%的老人选择“原居安老”,但子女往往不在身边。**智能床垫、跌倒监测雷达、远程问诊手表**等单品已跑出多家年营收破亿的创业公司。以深圳某品牌为例,其AI看护系统通过毫米波传感器实现夜间离床报警,误报率低于0.5%,单月订阅费仅99元,复购率却高达78%。
2. 医养结合机构:从“一张床位”到“一个社区”
传统养老院入住率不足60%,而**内设医疗机构的CCRC(持续照料退休社区)**平均入住率超过85%,且收费溢价可达30%。典型案例是泰康之家,其北京燕园项目单套月费1.8万元起,仍一床难求,核心在于**自建康复医院+绿通三甲转诊**。
3. 老年文娱教育:被低估的“精神刚需”
《中国老年文娱消费报告》指出,60—70岁人群年均文娱支出达6800元,**线上课程付费率三年增长12倍**。某头部老年大学APP上线“智能手机摄影课”,单节19.9元,三个月卖出50万份,毛利率超过70%。
四、资本为何加速涌入?
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2023年养老产业融资事件**同比增长42%**,单笔最高融资金额达15亿元,集中在居家护理与智慧养老硬件领域。红杉、高瓴、腾讯投资等机构均设立专项基金,逻辑在于:

- 现金流稳定:养老服务预付费模式带来充沛现金储备。
- 抗周期属性:老龄化趋势不受经济波动影响。
- 退出路径清晰:多家头部企业已启动港股或A股上市辅导。
五、普通人如何切入养老赛道?
轻资产模式
无需自建养老院,可成为**区域居家护理服务商**的合伙人。以杭州“颐享到家”为例,总部提供培训、调度系统与品牌授权,创业者只需负责本地推广,每单抽成25%,成熟站点年利润可达30万—50万元。
技能型创业
考取**老年人能力评估师**(国家职业资格三级)证书后,可为保险公司、社区中心提供失能等级评估服务,单次收费200—400元,日均完成5单即可月入3万以上。
内容变现
在短视频平台开设“银发科普”账号,聚焦防诈骗、健康管理等话题。某抖音创作者通过直播带货血糖仪,单场销售额突破80万元,佣金比例高达20%。
六、未来五年哪些趋势值得关注?
科技赋能:脑机接口、外骨骼机器人等技术将从实验室走向养老院,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亿元。
保险支付: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已扩展至49个,覆盖1.7亿人,未来有望纳入医保统筹。

代际融合:日本“代际共居”模式引入中国,成都某项目将养老院与幼儿园同楼运营,老人带孩子可抵扣20%月费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