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台收视率下滑怎么办_电视台如何转型

新网编辑 20 0

过去十年,电视台的收视率曲线像滑梯一样一路向下。广告主的预算跟着眼球走,观众的时间被手机、平板、短视频切割得七零八落。面对“电视台收视率下滑怎么办”与“电视台如何转型”这两个高频提问,本文用一线调研数据与实战案例拆解答案。

电视台收视率下滑怎么办_电视台如何转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一、收视率为什么持续走低?

1. 受众注意力迁移

QuestMobile报告显示,**2023年人均单日移动端使用时长已达6.8小时**,而电视开机时长跌破1.5小时。短视频、长视频、直播三大场景把黄金时段切成碎片,传统电视台的“19:00-22:00”垄断被彻底打破。

2. 内容供给过剩

全国备案的网络剧、网络电影数量已连续五年超过电视剧。Netflix、Disney+、B站、抖音、快手等平台每天更新上千小时内容,**“海量+算法”**的组合拳让电视台的线性排播显得笨拙。

3. 广告模式失灵

CTR媒介智讯数据显示,2023年电视广告刊例花费同比下降12.3%,而信息流广告增长24.7。品牌主更愿意把钱花在可监测、可回流的数字渠道,电视台的“时段溢价”逻辑崩塌。


二、电视台收视率下滑怎么办?

1. 重新定义“黄金时段”

与其死守晚八档,不如把**“通勤早高峰、午休12:00-13:30、夜间22:00-24:00”**做成碎片化带状直播。上海东方卫视《东方夜新闻》把时长压缩到15分钟,嵌入地铁电视、楼宇屏,收视率反而提升18%。

2. 用数据驱动选题

湖南广电搭建“灵犀”数据中台,实时抓取微博、抖音、小红书热词,**48小时内完成选题-拍摄-播出**的闭环。《周末不加班》节目根据“露营热”策划特别版,CSM35城收视破1.2,创半年新高。

电视台收视率下滑怎么办_电视台如何转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. 打造“大小屏共振”

浙江卫视《奔跑吧》在抖音开设“横竖双屏”直播间,竖屏镜头捕捉嘉宾微表情,横屏保留全景。节目播出期间,**抖音话题播放量破120亿,反哺电视端收视提升9%**。


三、电视台如何转型?三条实战路径

路径A:内容IP化+会员付费

  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“央视频”上线三年,会员规模突破5000万,**4K/8K超高清赛事直播**成为付费卖点。
  • 北京卫视《上新了·故宫》开发文创盲盒,单季衍生品销售额1.3亿元,**“内容+电商”**模型跑通。

路径B:区域垂直深耕

苏州广电推出“苏周到”App,整合本地政务、医疗、交通、文旅服务,**日活用户占常住人口的42%**。通过“新闻+服务”捆绑,电视频道成为城市超级入口,广告单价逆势上涨30%。

路径C:技术中台化输出

湖南广电把“5G智慧电台”系统卖给地市级电台,**一套系统=AI主播+云端编单+版权曲库**,客户无需专业团队即可24小时播出。2023年技术输出收入已占总营收的15%,成为新增长曲线。


四、转型常见误区与破解

误区1:把转型等同于做App

很多电视台一哄而上开发独立App,结果日活不足5万。**破解:先做小程序**,利用微信、支付宝、抖音的公域流量池,降低用户迁移成本。

误区2:盲目追求“网红化”

让主持人拍短视频、喊麦带货,短期有流量,长期伤害品牌。**破解:建立“人格矩阵”**,例如央视“王冰冰”负责年轻化,康辉负责权威解读,各司其职。

误区3:技术投入“撒胡椒面”

VR、AR、元宇宙概念轮番上马,却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。**破解:先锁定一个场景**,如4K/8K体育直播,把制播、传输、终端全链路跑通,再复制到演唱会、纪录片。


五、未来三年,电视台还能抓住哪些机会?

1. 银发经济

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.8亿,电视仍是他们最信任的媒介。**定制健康、养生、戏曲、怀旧内容**,付费意愿远超想象。山东卫视《幸福银龄》会员年费199元,续费率高达68%。

2. 政企服务采购

政府、央企需要权威渠道做政策解读、城市形象片。**电视台的公信力+制作能力**成为稀缺资源。2023年深圳广电中标“城市形象全球传播”项目,单笔合同金额1.2亿元。

3. AI生成内容(AIGC)降本增效

央视已试点“AI剪辑师”,将一场90分钟足球赛自动生成15条竖屏短视频,**人工成本降低80%**。未来,AI主播、AI配音、AI写稿将进一步压缩制作周期。


六、自问自答:电视台会不会消失?

不会。但“电视台”这三个字的内涵将被重写:它可能不再是一个发射塔+频道,而是一个**“公信力品牌+内容资产库+技术服务商”**的混合体。谁能最快完成身份切换,谁就能在下一轮媒体洗牌中活下来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