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行业竞争分析怎么做?一句话:用数据还原对手投放路径,用工具拆解预算分配,用策略反推增长模型。下面把整套方法拆成五大模块,照着做就能在两周内摸清竞品的底牌。

一、先锁定“真对手”:别把时间浪费在假竞品上
很多团队一上来就拉行业Top列表,结果分析半天发现对方根本不投你所在赛道。正确做法是:
- 用关键词反查:把自家转化最好的长尾词丢进5118或Ahrefs,看哪些域名在抢排名。
- 用人群画像交叉验证:在巨量算数里输入产品核心卖点,系统会返回高重叠度的品牌,这些才是“真对手”。
- 用消耗金额过滤:AppGrowing里按“近30天投放金额”排序,只保留月耗≥50万的玩家。
自问自答:为什么一定要筛月耗≥50万?
答:低于这个量级说明对方还在测试期,策略不稳定,参考价值低。
二、拆素材:从创意反推投放阶段
广告素材是竞品策略的“日记本”。用BigBigAds抓取其近90天素材,按以下维度分类:
- 利益点:是打价格、功能还是情感?
- 场景:居家、办公还是户外?
- 钩子:前3秒出现什么元素?
重点来了:把素材按消耗量降序排列,前20%的高耗素材对应的就是竞品当前主力转化模型。例如某美妆品牌,高耗素材全是“油皮亲妈”话术,说明其正在猛攻油皮人群,而非之前宣传的“干皮救星”。
三、挖渠道:三步定位竞品流量洼地
如何快速找到竞品投放渠道?记住“三板斧”:

1. 用SimilarWeb看流量结构
输入竞品官网,拉“Traffic Sources”报告。如果“Display Ads”占比突然从8%飙到25%,说明对方近期在联盟流量上砸钱。
2. 用ADX看媒体偏好
在腾讯广告ADX后台输入竞品App ID,能直接看到其在哪些媒体包买了量。某教育客户曾用这招发现竞品在“万年历”App里大量投放,立刻跟进,CPA比头条低40%。
3. 用爬虫扒落地页域名
写个简单Python脚本,批量抓取竞品广告落地页的UTM参数,解析出source和campaign字段,渠道名单一目了然。
四、算预算:用曝光量反推月耗
预算估不准,策略就失真。这里给两个实战公式:
- 公式A(信息流):月耗 = 日均曝光量 ÷ 千次曝光成本 × 30
- 公式B(搜索):月耗 = 关键词点击均价 × 月点击量 ÷ 点击率
以某金融App为例,其在巨量引擎日均曝光450万,行业CPM约35元,套公式得月耗≈472万,与第三方监测误差仅7%。

五、建监测:让竞品一举一动都在雷达里
最后一步是搭一个“竞品作战室”,推荐用DataEye+飞书多维表格组合:
- DataEye每天自动抓取竞品新素材,同步到飞书。
- 飞书表格设置条件格式,当竞品某素材消耗突增50%时标红预警。
- 每周五导出素材库,用Python跑情感分析,看其是否切换卖点。
自问自答:为什么要做情感分析?
答:当竞品从理性卖点(如“0手续费”)转向情感卖点(如“别让父母等太久”),往往意味着进入品牌心智争夺阶段,此时跟进投放能蹭到情绪红利。
六、避坑指南:90%团队会踩的三个雷
雷区1:只看行业报告
第三方报告滞后至少一个月,且数据颗粒度粗。必须结合实时抓取的素材和落地页。
雷区2:忽略灰产渠道
有些竞品在兼职猫、悬赏猫这类任务平台买量,常规工具监测不到。用“品牌词+兼职”去百度贴吧搜,常能发现隐藏入口。
雷区3:迷信单一工具
AppGrowing抓不到快手系数据,BigBigAds缺百度信息流。至少交叉使用3个工具才能拼全拼图。
把以上六步跑完,你会得到一张竞品作战地图:谁在投、投多少、投哪里、怎么投、何时换策略。下一步?把地图变成策略:挑其薄弱时段加价抢量,抄其高转化素材做微创新,用更低成本打同一个人群。广告竞争没有秘密,只有没被拆解的数据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