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废处理行业到底有多大?
2023年中国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约42.9亿吨,危废约1.1亿吨,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突破2.5亿吨。三大板块合计产值已超1.2万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8%—10%区间。如此庞大的体量,让固废赛道成为仅次于水务的第二大环保细分。

政策风向:谁在推动市场?
1. “无废城市”试点扩容
生态环境部最新文件明确,2025年前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将覆盖60%地级及以上城市,直接催生焚烧、资源化、填埋场封场修复三大需求。
2. 碳减排交易红利
垃圾焚烧CCER方法学重启后,按吨垃圾减排0.3tCO₂e计算,一座日处理2000吨的焚烧厂每年可额外获得2000万元级碳收益。
3. 危废名录动态调整
2024版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》将铝灰、废盐等纳入,新增市场规模约300亿元,推动资源化技术升级。
技术路线:焚烧、填埋还是资源化?
焚烧发电:红海中的差异化
- 炉排炉仍是主流,但中温次高压余热锅炉可将发电效率从22%提升到26%,吨垃圾增收30—40元。
- 小型化趋势明显,县域级项目(300吨/日以下)占比由2020年的12%升至2023年的28%。
填埋场治理:存量市场的金矿
全国2100余座老旧填埋场进入封场周期,仅渗滤液全量化处理一项,释放订单400亿元以上。
资源化:高值赛道分化
废塑料化学回收、动力电池黑粉提取、铝灰脱氮三大方向毛利率均超35%,但技术门槛极高。

竞争格局:国企、民企、外企谁主沉浮?
按在手产能统计,CR10已达46%,其中:
- 光大环境:焚烧规模15.4万吨/日,稳居第一;
- 海螺环保: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产能420万吨/年,成本比传统焚烧低20%;
- 威立雅中国:聚焦危废高值化,废溶剂回收纯度达99.9%,溢价能力突出。
投资逻辑:哪些环节还能赚钱?
县域焚烧:EPC+O模式
以500吨/日项目为例,吨投资降至35万元,IRR仍可达11%,关键在于处理费+售电+碳收益三重现金流。
飞灰资源化
水洗+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成熟后,飞灰处理成本从1200元/吨降至600元/吨,且可替代5%水泥原料,经济性拐点已现。
再生金属提取
铜、镍、钴等金属价格维持高位,含铜污泥火法富集项目回收期已缩短至2.5年。
风险点:政策、技术、现金流
- 补贴退坡:2025年后垃圾焚烧国补将退出,需提前锁定地方处理费上调条款;
- 技术迭代:等离子熔融、水热氧化等新技术可能颠覆现有工艺;
- 应收账款:部分地方政府支付周期已拉长至18个月,需设置保理+ABS组合方案。
未来五年:三大确定性趋势
1. 焚烧向“焚烧+”转型
单一发电将升级为发电+供热+供汽+光伏+储能综合能源岛,单项目收入结构从1:9(处理费:售电)变为3:3:4(处理费:售电:综合能源)。

2. 危废“点对点”豁免清单扩大
2025年前,废酸、废盐等将纳入定向利用豁免,资源化企业可跳过危废经营许可证,审批时间从6个月压缩至30个工作日。
3. 数字化重构运营
AI分选、无人值守地磅、区块链转移联单普及后,吨运营成本可再降8%—12%。
给从业者的三点建议
第一,深耕区域:选择财政支付能力强的长三角、珠三角,锁定10年期以上处理协议。
第二,绑定产业:与化工、冶金园区签订定向资源化合同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
第三,提前布局碳资产:建立MRV体系,将碳减排量转化为可交易金融产品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