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整体车市为何突然“踩刹车”?
2016年,中国乘用车销量增速从上一年的7.3%骤降至4.7%,为近十年最低。表面看是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坡,实则隐藏三大推手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宏观经济换挡:GDP增速首次跌破7%,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步放缓,购车预算被压缩。
- 股市“熔断”余震:2015年股灾蒸发市值约20万亿元,高净值人群推迟换车计划。
- 限购城市扩容:深圳、天津加入限购行列,全年因限购直接减少销量38万辆。
购置税减半退坡到底影响了谁?
政策从5%回调至7.5%,看似仅增加2.5%税负,却精准打击10-15万元价格带车型。以朗逸1.6L自动舒适版为例:
| 购车时间 | 购置税金额 | 占车价比例 |
|---|---|---|
| 2015年12月 | 5,470元 | 4.8% |
| 2016年1月 | 8,205元 | 7.2% |
单车成本陡增2,735元,相当于经销商让利空间被吞噬,直接导致Q1销量环比下滑15%。
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如何改写竞争格局?
补贴“三级跳”催生哪些技术路线?
2016年国补标准按续航里程分档:100-150km补贴2.5万,150-250km补贴4.5万,≥250km补贴5.5万。这导致车企疯狂“刷续航”:
- 磷酸铁锂:比亚迪e5从220km升级至305km,成本增加1.2万元,但可多拿1万元补贴。
- 三元锂电:北汽EU260改用宁德时代NCM523电池,能量密度提升18%。
- 微型车消亡:知豆D2因续航仅155km,补贴缩水2万元,终端涨价后销量暴跌62%。
地补差异造成哪些市场怪象?
上海地补按国补1:0.5跟进,深圳则高达1:1,催生跨省购车潮:
“2016年深圳比亚迪4S店40%订单来自广州,客户提车后直接开回广州上牌,每辆多赚2.75万元补贴。”——某比亚迪销售总监
车企如何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”?
面对补贴退坡(2017-2018年降幅20%),头部企业提前布局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电池租赁:蔚来推出BaaS模式,车电分离降低购车门槛7万元。
- 碳积分预交易:特斯拉2016年向克莱斯勒出售积分获利1.39亿美元。
- 微型车高端化:宝骏E100从3.98万涨到4.68万,增加ESP、倒车影像等配置维持利润。
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哪些不可逆变化?
2016年汽车之家大数据显示:
- 新能源关注度:搜索占比从年初8%飙升至年末23%,首次超过SUV增速。
- 决策周期:燃油车从42天缩短至35天,新能源车因续航焦虑延长至51天。
- 二手车残值:三年车龄的比亚迪e6残值率仅33%,同年份燃油车残值55%。
政策后遗症:2017年车市走向何方?
购置税优惠完全退出后,中汽协预测增速将跌破2%。但新能源领域出现“补贴真空”套利:部分车企在2016年底集中上牌6万辆“僵尸车”,意图套取2017年补贴。工信部紧急发文要求行驶里程超3万公里才能申领补贴,直接导致2017年Q1新能源销量环比下滑75%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:双积分政策接棒补贴,迫使大众、丰田等巨头在2016年疯狂联姻本土电池厂——大众投资江淮10亿欧元、丰田与科力远成立合资公司,为2018年后的零补贴时代储备筹码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