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业与行业分析怎么做_行业分析框架有哪些

新网编辑 26 0

产业与行业到底差在哪?

很多人把“产业”和“行业”混为一谈,其实它们层级不同:产业是宏观集合,行业是微观细分。 举例:新能源是产业,光伏组件制造就是行业;大健康是产业,医美耗材就是行业。 自问:为什么一定要区分?答:只有把层级拆开,才能找到政策红利最集中、竞争最薄弱的细分赛道。

产业与行业分析怎么做_行业分析框架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产业分析五步法:从宏观到微观

  1. 政策扫描:先读五年规划、部委年度预算,把补贴、税收、准入门槛列成清单。
  2. 技术成熟度曲线:用Gartner曲线判断技术阶段,避开“泡沫破裂期”进入“稳步爬升期”。
  3. 供需缺口测算:需求端看人口结构、消费升级;供给端看产能利用率、进口依存度。
  4. 资本流向追踪:把一级市场融资事件、上市公司定增、政府产业基金三张表交叉比对。
  5. 国际对标:找同一人均GDP阶段的发达国家,看其产业演进路径,推导出滞后红利。

行业分析框架:一张画布搞定

“3C+2P”画布即可快速完成:

  • Customer:用户画像、痛点频次、支付意愿。
  • Competitor:现有对手、潜在对手、替代品、议价能力。
  • Company:自身资源、核心能力、组织效率。
  • Policy:监管细则、牌照、环保红线。
  • Profit model:收入来源、成本结构、现金流周期。

自问:为什么不是传统的PEST或五力?答:传统模型太宏观,3C+2P直接对准盈利,投资人更爱看。


如何快速拿到可信数据?

别一上来就啃年报,先锁定三类数据源

  1. 政府公开库:国家统计局“国家数据”、海关总署“进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”。
  2. 垂直数据库:医药看PDB、汽车看MarkLines、消费看久谦中台。
  3. 另类数据:招聘网站JD数量、卫星夜光、App Store榜单,用来验证景气度。

小技巧:把数据抓取脚本写成定时任务,每周自动更新,三个月就能跑出趋势。


案例拆解:预制菜产业→即热小火锅行业

产业层判断

政策端:2023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写入“预制菜”;技术端:液氮锁鲜成本降到元/公斤;需求端:一人食人群破亿。结论:产业处于政策+技术+需求三击期

产业与行业分析怎么做_行业分析框架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行业层验证

  • 用户:Z世代夜宵场景,客单价25-35元,复购周期7天。
  • 竞品:自嗨锅、海底捞外送、便利店关东煮。
  • 进入门槛:SC认证+冷链仓配,前期投入500万起。
  • 盈利:出厂毛利率35%,电商抽佣后剩18%,必须做线下CVS渠道。

自问:现在切入还有机会吗?答:区域乳企转型做“奶酪+火锅”口味,差异化仍有一线窗口。


如何输出一份投资人秒懂的报告?

结构按“电梯页+三张图+一张表”

  1. 电梯页:一句话赛道定义+市场规模增速+团队亮点。
  2. 产业生命周期图:用折线标出渗透率,一眼看出阶段。
  3. 竞争格局象限图:横轴规模、纵轴增速,气泡大小代表利润。
  4. 财务预测表:收入、成本、费用、现金流四行,三年足够。

注意:所有数据标注来源,投资人最爱问“这个数字从哪来的”。


常见坑位提醒

  • 把行业当产业:只做医美机构分析,却忽视上游玻尿酸原料被海外垄断。
  • 静态看政策:只看到补贴,没看到补贴退坡时间表。
  • 忽视库存周期:芯片行业看似高景气,其实渠道库存已高达六个月。
  • 混淆收入与回款:To G项目账期九个月,现金流断裂比亏损更致命。

进阶工具箱

想再深一层,可引入:

  • S曲线叠加:把技术、需求、政策三条S曲线叠在一起,找共振点。
  • 价值链切片:把行业切成原料、代工、品牌、渠道、服务五段,算每一段ROIC。
  • 反脆弱测试:假设原材料涨30%、销量跌20%,看商业模式是否还能盈利。

自问:这些工具是不是太复杂?答:早期项目用不上,但一旦进入B轮,投资人会默认你具备这套思维。

产业与行业分析怎么做_行业分析框架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