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风向:双减之后的新机会
“双减”文件落地已满两年,学科类培训被严格限制,但素质教育、职业教育、老年教育三大赛道却迎来政策红利。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比增长18%,老年大学招生规模扩大至950万人次。政策在“堵”的同时也在“疏”,为资本指明了方向。

需求侧画像:谁在持续买单?
1. 家长焦虑转向“非学科”
一二线城市的家长开始把预算投向少儿编程、美术、击剑、演讲等课程,客单价从200元/课时跃升至400元/课时。第三方调研指出,2024年素质教育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500亿元。
2. 职场人“二次学习”成刚需
AI冲击下,产品经理、运营、设计师纷纷回炉再造。Python、AIGC提示词、数据分析成为搜索热词,成人付费课程完课率从2021年的27%提升到2023年的41%。
3. 银发族“有钱有闲”
60后、70后网民规模已达1.53亿,他们愿意花5000元学钢琴、3000元学摄影,老年教育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%以上。
技术变量:AI如何重塑课堂?
“AI老师”已不再是噱头。某头部在线教育平台透露,接入大模型后,答疑准确率提升到92%,备课效率提高3倍。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在15分钟内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,把原本需要两周的测评流程压缩到一天。
商业模式:哪种路径更赚钱?
订阅制:稳定现金流
以美术宝为例,1999元年费课包续费率连续四个季度超过60%,关键在于社群打卡+作品上墙带来的成就感。

双师课堂:下沉市场利器
三四线城市缺好老师,双师模式把一线城市名师与本地辅导老师绑定,单校区毛利率可达45%。
硬件+内容:锁定家庭场景
智能学习灯、词典笔、写字板正在复制“打印机卖墨盒”的逻辑,硬件微利,靠每月更新的内容库持续收费。
投资风险:三大坑别踩
1. 获客成本飙升:抖音信息流CPA已从2022年的80元涨到150元,没有复购的品类注定亏损。
2. 合规灰犀牛:老年理财课、情感培训课已被多地监管点名,擦边球业务随时被叫停。
3. 技术迭代过快:去年重金研发的AI题库,今年就被大模型“降维打击”,前期投入打水漂。
未来五年:三大确定性趋势
趋势一:职业教育学历化
国家正在推进“职教高考”,未来考取本科文凭的路径不再只有普通高中,中职—高职—职业本科的升学通道将彻底打通。
趋势二>教育出海东南亚
越南、印尼人口红利明显,当地家长对中文、STEM课程需求旺盛,国内成熟的教研体系可直接复制,客单价虽低但毛利高。

趋势三:AI伴学成为标配
2027年前后,每个学生都将拥有一个“数字学伴”,它熟悉你的知识漏洞、情绪曲线,甚至能在考试前夜帮你做焦虑疏导。
自问自答:普通人如何抓住红利?
问:没有教育背景能入场吗?
答:可以。老年教育中的摄影、书法、声乐等课程,更依赖兴趣社群运营而非专业教研,关键在“陪伴感”。
问:小城市能做在线教育吗?
答:把“在线”变“混合”。线下体验店负责试听与督学,线上解决师资与内容,30万人口的三四线城市就能跑出单店盈利模型。
问:个人IP还有机会吗?
答:垂直细分仍有窗口。例如专注“小升初简历优化”的博主,仅靠小红书引流,客单价3000元,每月稳定成交50单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