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礼品行业现状如何?一句话概括:规模仍在扩张,但结构性红利正在向“场景化、数字化、可持续化”三大方向集中。企业如何选品?核心思路是先锁定场景,再匹配人群,最后验证供应链。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。

一、行业规模与增速:谁在增长?谁在掉队?
问:2023年整体盘子有多大?
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披露,2023年中国礼品及促销品市场零售额约1.38万亿元,同比增7.2%,跑赢了社零大盘。增量主要来自企业福利、电商礼赠、会议会展三大场景。
问:哪些品类掉队?
传统烟酒、普通台历、无品牌毛绒玩具连续三年负增长;智能小家电、健康检测、环保文创则保持双位数增长。
二、需求侧画像:谁在买?为什么买?
问:C端与B端比例如何?
B端(企业团购、政府集采、会展活动)仍占62%,但C端(个人社交、兴趣消费)增速更快,年复合增长达15.4%。
问:Z世代最在意什么?
调研显示,Z世代送礼决策权重排序:
1. 情绪价值(能否表达独特态度)
2. 社交货币(是否易于晒图)
3. 环保属性(材料是否可降解)
三、供给侧升级:供应链的三条新赛道
问:工厂端最大的变化是什么?
从“大货代工”转向“柔性快反”。以东莞为例,头部礼品工厂已普遍接入数字打版系统,MOQ(最小起订量)从3000件降到200件,交期从45天压缩到7天。

问:哪些新材料在爆发?
• PLA玉米淀粉基:用于一次性餐具、环保袋,成本已降至传统塑料的1.3倍。
• 再生铝:笔记本外壳、充电宝外壳,苹果供应链溢出带来价格下探。
• 菌丝皮革:奢侈品级质感,单价仍高,但品牌联名款溢价可达300%。
四、渠道重构:线上线下的“三进三出”
问:线上哪些平台在进?
1. 抖音团购:2023年礼品类目GMV同比增长220%,客单价集中在88–299元。
2. 小红书店铺:种草+闭环交易,转化率比纯图文笔记高4.7倍。
3. 企业微信SCRM:B端客户复购率提升35%。
问:线下哪些场所在出?
传统百货礼品专柜、景区纪念品店、低端文具店客流连续三年下滑,关店率超18%。
五、企业如何选品:四步落地模型
第一步:场景切片
把全年需求切成六大场景:春节员工福利、38女神节会员礼、618电商赠品、中秋客户答谢、双11私域裂变、年会抽奖。每个场景再细分预算带(50元以下/50–150元/150–500元/500元以上)。
第二步:人群标签
用企业微信或CRM导出历史订单,跑一遍RFM模型,自动打上价格敏感度、品类偏好、环保关注度三类标签。

第三步:供应链验证
• 小批量测款:先下200件测试ROI,48小时内看加购率。
• 成本拆解:把BOM(物料清单)拆到螺丝钉,确保毛利≥35%。
• 合规审查:食品类必须有SC编号,电子类必须做CCC认证。
第四步:内容即选品
在抖音或小红书提前发布“伪开箱”短视频,用点赞率>5%作为选品通过线,比传统问卷调研节省70%预算。
六、风险预警:2024年必须避开的三个坑
坑一:盲目追IP
2023年某茶饮品牌联名二次元IP,因版权方授权链不完整,导致200万元库存被强制下架。
坑二:忽视碳关税
欧盟CBAM(碳边境调节机制)2026年全面执行,出口礼品若含钢铁、铝、塑料,需提前做碳足迹认证,否则关税可能增加20%–35%。
坑三:过度囤货
直播渠道退货率平均35%,若未设置“动态库存池”,极易造成现金流断裂。
七、未来三年机会清单
• 银发礼品: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破3亿,适老化智能药盒、陪伴机器人需求井喷。
• 情绪疗愈:香氛、冥想卡牌、解压玩具,客单价虽低但复购频次高。
• 城市限定:与地方文旅局合作,做“可带走的文化地标”,溢价空间可达5–8倍。
把以上逻辑跑通,企业就能在1.38万亿元的礼品市场里切到属于自己的蛋糕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