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膳公司怎么选?先弄清这五个核心维度
很多甲方在招标时只看报价,结果后期频繁换供应商。真正懂行的采购,会把以下五个维度做成打分表,逐项评估:

- 资质与案例:是否具备集体用餐配送资质?近三年内服务过多少家同规模企业?
- 供应链深度:自有中央厨房还是外包?蔬菜基地直采比例能否达到70%以上?
- 食安体系:HACCP、ISO22000双认证只是门槛,关键看每日台账与留样制度是否落地。
- 菜单迭代能力:每月上新几道时令菜?能否根据BMI数据做营养干预?
- 应急响应:停水停电、疫情封控时,2小时内能否提供应急餐?
团膳服务价格怎么算?拆解报价单的隐藏结构
拿到一份团膳报价单,别急着看总价,先拆成四块:
- 餐标基准:12元/人/餐只是起点,**“隐形克重”**才是决定性价比的关键——同样是12元,有的企业给150g荤菜,有的只给100g。
- 附加服务费:现场分餐、夜宵、下午茶是否额外计费?很多公司在合同里用小字标注“超出基础服务时间加收15%人工费”。
- 能耗公摊:中央厨房的水电气成本是否平摊到每餐?如果甲方人数不足约定基数,差额部分怎么补?
- 价格联动条款:猪肉、大豆油价格波动超过10%时,是否启动调价机制?调价周期是按月还是按季度?
自问自答:团膳招标最容易踩的坑
Q:为什么同一份需求书,报价能差到3元/人/餐?
A:差距往往藏在**“含税率”**和**“废标条款”**里。有的供应商报的是未税价,加上13%增值税后立刻反超;有的把“餐盘破损率超过0.5%即扣款”写进废标条款,后期风险极高。
Q:现场考察要看什么?
A:别只看厨房亮不亮,重点盯三个地方:
- **留样间**:温度是否恒定在0-6℃?样品标签是否精确到克?
- **粗加工区**:蔬菜是否做到“一择二泡三冲”?
- **洗碗间**:洗碗机出口温度是否达到85℃以上?
如何验证团膳公司的供应链真伪?
三步走:
- 查物流轨迹:要求供应商提供近一周的蔬菜配送GPS路径,看是否从自有基地直达。
- 核进项发票:让财务比对供应商的食材采购发票,**“大宗原料单价”**与市场行情差异超过5%即为异常。
- 突击检测: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当日食材做农残、兽残快检,结果与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交叉比对。
合同条款里的“灰色地带”怎么堵?
以下三处最容易被忽视:

- 人数浮动条款:甲方实际用餐人数比预估少20%时,单价是否上浮?建议设定±10%的免调价区间。
- 食安事故分级:轻微腹泻与群体性食物中毒的赔偿标准是否区分?可参照《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标准》写入合同。
- 设备折旧费:供应商投入的洗碗机、保温箱是否按3年折旧分摊?折旧完毕后是否下调餐费?
团膳数字化管理如何降本?
头部企业已把数字化工具用到极致:
1. 智能排菜系统:根据员工过敏源数据自动过滤含花生、海鲜的菜品,减少浪费3%-5%。
2. 动态定价模型:接入期货市场数据,当猪肉价格连续7天下跌时,系统自动触发“加荤菜不减价”促销,提升满意度。
3. 电子签收:取消纸质配送单,司机到货扫码确认,**“异常签收率”**从千分之五降到万分之三。
团膳行业未来三年的三大变数
变数一:预制菜渗透 中央厨房预制率将从现在的40%提升到65%,但**“现炒窗口”**会成为高端园区的差异化卖点。

变数二:碳排成本 欧盟碳关税2026年落地,跨国企业的中国区食堂将要求供应商提供**“每千克餐食的碳足迹报告”**,倒逼团膳公司更换植物油、淘汰高耗能设备。
变数三:灵活用工 分餐、打汤等岗位会被兼职大学生替代,**“小时工占比”**超过30%的团膳公司,人工成本可再降8%。
给甲方的最后忠告
选团膳公司不是一锤子买卖,建议每季度做一次**“神秘顾客”**抽检:匿名员工在高峰时段打饭,记录**“菜品温度是否≥60℃”**、**“打菜误差是否超过±10g”**,把结果纳入续约考核。只有把细节量化到小数点,才能避免“低价中标、高价索赔”的恶性循环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