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有哪些?
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(GB)、行业标准(NY、SB等)、地方标准(DB)与团体标准(T/)四大类。其中,GB 2763-2021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》、GB 2762-2022《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、GB 29921-2021《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》是食品企业必须重点关注的三大通用标准。

核心检测项目与对应标准速查表
- 重金属:铅、镉、汞、砷——依据GB 2762
- 农残:有机磷、有机氯、拟除虫菊酯——依据GB 2763
- 兽残:四环素、磺胺、喹诺酮——依据GB 31650
- 微生物: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O157:H7——依据GB 29921
- 添加剂:防腐剂、抗氧化剂、着色剂——依据GB 2760
如何确保食品企业合规?
企业合规并非一次性动作,而是一套“策划—实施—检查—改进”的闭环体系。下面从法规识别、体系搭建、过程监控、危机应对四个维度拆解。
---第一步:法规识别与清单管理
问:法规更新太快,如何第一时间掌握?
答:建立“法规情报官”制度,每月固定检索国家卫健委、市场监管总局、海关总署官网;使用食品伙伴网“标法动态”订阅功能,将新标准自动推送至企业邮箱,并建立Excel动态清单,标注实施日期、过渡期、适用范围。
---第二步:体系搭建——HACCP与ISO 22000如何选?
问:小企业资源有限,是否必须做ISO 22000?
答:不是必须,但建议。出口型企业、连锁餐饮、电商平台供应商通常强制要求ISO 22000;内销小型加工厂可先实施《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(HACCP)体系认证实施规则》,成本更低、周期更短。

体系搭建三步走:
- 组建小组:生产、品控、采购、设备、法务跨部门参与;
- 绘制流程图:从原料验收到成品出厂,识别每一步的生物、化学、物理危害;
- 确定CCP点:例如巴氏杀菌温度、金属探测灵敏度,设置关键限值、监控频率、纠偏措施。
第三步:过程监控——实验室自检与第三方送检如何配比?
问:自检能力不足,能否全部外包?
答:不能。《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》GB 14881要求企业具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检验能力。建议:
- 日常快检:农药残留、亚硝酸盐、过氧化值等使用胶体金试纸、酶抑制法,10分钟出结果;
- 周度精检:微生物、重金属送CMA/CNAS双认证实验室,保留报告至少2年;
- 年度全检:覆盖所有产品类别、所有执行标准,作为管理评审输入。
第四步:危机应对——不合格品与召回演练
问:抽检不合格怎么办?
答:立即启动《不合格品控制程序》:

- 隔离封存:同批次、同配方、同生产线产品全部下架;
- 原因分析:使用鱼骨图从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五方面排查;
- 召回分级:根据健康风险分为一级召回(致死)、二级召回(可逆伤害)、三级召回(一般不符);
- 48小时报告:向所在地市场监管局提交《食品召回计划》,并在官网、门店、媒体同步发布召回公告。
易被忽视的合规细节
1. 标签合规:GB 7718规定配料表必须按递减顺序排列,进口原料需标注原产国及境内代理商;
2. 广告合规:禁止使用“治疗”“保健”等医疗术语,普通食品不得暗示功效;
3. 仓储合规:冷藏食品需全程≤8℃并每2小时记录一次温度,冷冻食品≤-18℃;
4. 人员合规:直接接触食品人员需每年体检并持健康证明,手部有伤口必须调离岗位。
数字化工具推荐
- 法规库:食品标法圈APP,支持关键词订阅、条文对比;
- 追溯系统:阿里云“食品追溯码”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原料批次、检验报告、物流温度;
- 培训平台:食学宝,提供HACCP内审员、食品安全管理员在线课程,考试合格后颁发电子证书。
未来趋势:从合规到卓越
随着《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办法》的实施,监管部门将根据企业静态风险因素(产品类别、规模)+动态风险因素(抽检合格率、投诉举报)打分,分为A、B、C、D四级。A级企业可享受减少检查频次、优先推荐评优等政策红利。因此,合规只是起点,持续改进才能赢得市场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