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_如何提高车企利润率

新网编辑 15 0

一、为什么当下要重新评估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?

过去十年,全球汽车销量从高位回落,原材料价格却一路飙升。**“量缩价涨”**的组合拳让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冲击。 自问:利润到底被谁吃掉了? 自答:电池级碳酸锂从每吨5万元涨到55万元,单车电池成本就抬升约1.5万元;与此同时,芯片短缺让部分畅销车型被迫减配交付,直接压缩了高毛利版本的销量。 ---

二、拆解利润表:车企的钱花在了哪里?

1. 成本结构透视

- **直接材料**:占整车成本60%以上,电池、钢材、铝材是三大黑洞。 - **制造费用**:高度自动化的工厂折旧摊销高,产能利用率低于75%就会吞噬利润。 - **研发摊销**:智能座舱、高阶智驾的研发投入动辄百亿元,生命周期却缩短至3年。

2. 费用率对比

| 费用类别 | 传统车企平均 | 新势力车企平均 | 差距来源 | |---|---|---|---| | 销售费用率 | 7% | 12% | 直营门店、用户运营 | | 管理费用率 | 4% | 6% | 股权激励、数字化系统 | | 财务费用率 | 1% | 3% | 高息可转债 | ---

三、盈利能力的三大驱动因子

1. 单车毛利=售价-直接成本-折旧摊销

**提高售价**并非唯一出路: - 特斯拉通过一体化压铸把后底板零件从70个减到1个,单车节省制造成本约10%。 - 比亚迪垂直整合电池、电机、电控,把三电成本锁定在行业均值以下15%。

2. 产能利用率=实际产量/设计产能

当产能利用率从60%提升到90%,单车固定成本立刻下降22%。**“以销定产”**的订单制生产是提升利用率的关键。

3. 软件与服务收入占比

- 蔚来NOP+订阅:每月380元,毛利率高达70%。 - 奔驰OTA解锁后轮转向:一次性收费4998元,边际成本几乎为零。 **“硬件预埋+软件收费”**正在把一次性卖车变成持续现金流。 ---

四、不同细分赛道的盈利差异

1. 豪华燃油车:品牌溢价最后的堡垒

保时捷单车净利超10万元,核心在于选装件毛利率高达85%。**“金属漆+Sport Chrono组件”**的组合就能多赚2万元。

2. 大众经济型电动车:规模换利润

比亚迪海鸥月销4万辆,把A00级市场打到7万元区间,仍能保持8%净利率,秘诀是**刀片电池标准化+海洋网渠道共享**。

3. 高端智能电动:先亏后赚的新范式

理想L系列用30万元以上均价+增程技术,把新势力亏损周期缩短至三年;**单车毛利从2020年的16%提升到2023年的22%**,规模效应开始显现。 ---

五、如何提高车企利润率?落地五步法

1. **供应链穿透**:与锂矿、芯片厂签订长协价,锁定波动区间±5%。 2. **平台化率提升**:大众MEB平台零部件通用率75%,每新增一款车型可节省研发费2亿欧元。 3. **直营+代理混合渠道**:奔驰在欧洲推代理制,经销商资金占用下降40%,厂家拿到定价权。 4. **软件付费节奏**:预埋硬件,分阶段释放功能,避免一次性拉高售价导致订单流失。 5. **电池回收闭环**:宁德时代邦普循环让镍钴锰回收率达到99%,每度电成本再降8%。 ---

六、未来三年盈利风向标

- **碳酸锂价格跌破15万元/吨**:电动车成本曲线将整体下移8%-10%。 - **城市NOA渗透率突破20%**:软件订阅收入开始放量,毛利率有望抬升5个百分点。 - **产能利用率全球均值回到80%以上**:头部车企净利率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。 自问:下一轮超额利润会出现在哪里? 自答:**“能够同时掌握电池上游资源、软件定义能力、全球产能布局”**的三位一体玩家,将率先穿越周期。
汽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_如何提高车企利润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