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整体规模:谁在领跑?谁在掉队?
2023年,中国软饮料终端零售额突破1.4万亿元,同比增长约7.2%。其中,即饮茶与能量饮料增速最快,分别达到11.8%与14.5%;传统碳酸饮料增速放缓至2.9%,低于行业均值。

消费画像:Z世代到底想喝什么?
自问:Z世代真的只爱“无糖”吗?
自答:不完全是。调研显示,62%的18-25岁消费者在意“减糖”,但48%同时追求风味创新,例如油柑、黄皮、芭乐等小众果味。
- 健康标签:0糖、0脂、0卡仍是搜索热词
- 情绪价值:联名IP、限定包装带来溢价空间
- 即时满足:便利店冷柜成为品牌必争之地
渠道变革:线下冰柜与社区团购谁更香?
线下:“冰柜大战”升级,头部品牌每年投放超30万台智能冰柜,实时监测动销数据。
线上:社区团购增速回落至18%,但下沉市场渗透率仍达34%,成为新品牌“冷启动”首选。
供应链暗战:代工厂与自建产能的博弈
自问:为什么元气森林坚持自建工厂?
自答:核心在于柔性生产与配方保密。自建工厂可将新品上市周期从90天压缩至30天,同时避免代工厂“一家供多家”导致的口味同质化。
政策风向:新国标如何重塑配方?
2024年即将实施的《饮料通则》新增“低糖”阈值:每100ml含糖量≤5g方可宣称“低糖”。
影响:
- 现有30%的“低糖”产品需调整配方或更换包装
- 赤藓糖醇、甜菊糖苷等高倍甜味剂需求预计增长25%
未来增长机会:三大赛道值得关注
1. 功能性饮料的“轻养生”细分
添加玻尿酸、GABA、益生菌的“轻功能”饮品客单价可达12-15元,毛利率比传统饮料高8-10个百分点。

2. 地域风味全国化
案例:广东“沙示汽水”通过电商渠道进入华东,2023年销售额增长220%。
3. 环保包装溢价
使用100%rPET瓶的产品可溢价10-15%,天猫“88碳账户”数据显示,环保标签商品复购率提升17%。
品牌突围策略:从“流量”到“留量”
自问:新品牌如何避免“昙花一现”?
自答:关键在于会员深度运营。以某新锐茶饮为例,通过小程序积分兑换限定口味试饮,会员年消费频次从3.2次提升至7.8次。
投资视角:哪些指标决定估值?
一级市场关注点:
- 单柜日销:低于50元/天的点位将被淘汰
- SKU动销率:头部品牌要求≥80%
- 供应链账期:对代工厂议价能力强的企业更受青睐
风险提示:价格战与原料波动
2023年赤藓糖醇价格从3.2万元/吨跌至1.8万元/吨,部分品牌借机降价15%抢占市场,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下滑2.3个百分点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