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供应链物流行业被资本持续看好?
**1. 需求端:电商渗透率提升+跨境DTC品牌爆发** - 2023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突破13万亿元,占社零总额27.6%,每增加1%渗透率,就带来约1200亿元新增物流需求。 - 独立站、TikTok Shop等DTC模式兴起,小批量、多频次、全球逆向退货需求激增,倒逼传统货代向“端到端”综合服务商转型。 **2. 供给端:政策红利+基础设施升级** - 《“十四五”现代物流发展规划》明确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降至GDP的12%以下,政府补贴向冷链、航空货运、海外仓倾斜。 - 国家物流枢纽已达70个,形成“6轴7廊8通道”骨干网络,单票干线成本三年下降18%。 ---二、供应链物流行业有哪些新趋势?
1. 数字孪生:从“可视”到“可预测”
**核心问题:数字孪生到底解决了什么?** 它把仓库、车辆、订单全部映射成实时数据模型,提前72小时模拟极端天气、港口拥堵对交付的影响。 - **案例**:某头部快递企业在华东分拨中心上线数字孪生后,爆仓概率下降37%,人工排班减少20%。 - **落地难点**:需要IoT设备覆盖率≥90%,且算法必须融合天气、海关、承运商等外部数据,否则只是“花哨大屏”。 ---2. 绿色供应链:碳足迹成为新“成本项”
**核心问题:绿色物流是成本还是收益?** 欧盟CBAM(碳边境调节机制)2026年试运行,出口企业若无法提供运输段碳数据,将被征收20—35欧元/吨CO₂的附加费。 - **可行路径**: - **新能源重卡**:2023年渗透率仅4%,但国补+地补最高可补30万元/辆,TCO(总拥有成本)已低于柴油车。 - **循环包装**:京东“青流箱”单箱循环50次,单次成本降至0.38元,比一次性纸箱节省42%。 ---3. 柔性履约:前置微仓+即时配
**核心问题:前置仓会不会重走“烧钱”老路?** 柔性履约的关键是**动态选址算法**,根据7天滚动销量、天气、节假日自动调整SKU和库存水位。 - **数据**:叮咚买菜在上海试点AI前置仓后,缺货率从8%降到2.5%,生鲜损耗率下降3个百分点。 - **风险提示**:若SKU超过1500个,算法复杂度指数级上升,需与供应商共享POS数据才能跑通。 ---三、企业如何抓住供应链物流行业红利?
1. 中小货代的“轻资产”突围
- **策略**:放弃自建车队,与区域专线做“运力池”联盟,通过TMS系统共享回程货,空驶率可从35%降至18%。 - **工具**:使用SaaS TMS(如oTMS、G7)按票计费,单票IT成本仅0.15元,比传统本地化部署节省70%。 ---2. 制造企业的“链主”思维
- **关键动作**: - 把**物流控制塔**升级为“供应链控制塔”,整合计划、采购、生产、物流数据,实现异常事件15分钟内预警。 - 通过VMI(供应商管理库存)让上游原材料库存下降20%,同时承诺72小时齐套率≥98%,以换取供应商3%价格折扣。 ---3. 零售品牌的“一盘货”革命
- **模式**:线上线下共用同一库存池,系统自动分配最近发货节点。
- **效果**:李宁2023年推行“一盘货”后,平均订单履约时效从48小时缩短至26小时,库存周转天数下降22天。
---
四、未来三年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
1. **冷链零担**:2023年市场规模1200亿元,但TOP10集中度不足15%,区域型玩家仍有并购窗口。
2. **跨境带电产品专线**:锂电池、储能柜出口需危包证、MSDS等合规文件,具备“关务+运力”一站式能力的专线溢价可达30%。
3. **逆向物流SaaS**:退货率超25%的品类(服装、3C)急需“质检—翻新—二次销售”系统,按件抽佣模式毛利高达50%。
---
五、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
- **误区1:盲目自建海外仓**
答:若单仓日单量<1000单,固定成本摊销将使每单仓租+人工增加3—5美元,不如选择第三方“共享仓”。
- **误区2:迷信全自动化**
答:拆零拣选场景下,AGV+AMR的ROI需订单密度≥800单/小时才成立,多数企业更适合“人机半自动化”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