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再生塑料行业现状:从“捡破烂”到“绿色金矿”
过去十年,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完成了从粗放式小作坊到规模化园区的蜕变。 - **产能集中度提升**:前二十强企业产量占全国总量35%,较五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。 - **原料结构变化**:生活源废塑料占比由62%降至48%,工业边角料比例上升,杂质更少、品质更稳。 - **区域分布**:华东、华南形成两大集群,山东、江苏、广东三省合计贡献全国55%的再生塑料颗粒。 ---二、政策驱动:双碳目标下的强制与激励并举
**1. 强制端:限塑令升级** 2025年起,一次性塑料制品含再生料比例不得低于30%,倒逼下游采购再生料。 **2. 激励端:财税补贴** - 增值税即征即退70%延续至2027年; - 广东、浙江对rPET食品级产线给予每吨800元技改补贴。 自问自答:政策会不会一阵风? 不会。欧盟碳关税2026年试运行,出口企业必须证明再生料占比,否则面临额外成本,国内配套政策只会加码。 ---三、技术突破:食品级rPET量产如何改变游戏规则
**关键点:去污、去味、去杂质** - **超临界CO₂清洗**:残留单体降至5ppm以下,达到可口可乐标准; - **熔体过滤精度**:从400目提升到1200目,黑点杂质减少90%; - **成本对比**:食品级rPET比新料PET低800-1200元/吨,且碳排放减少65%。 ---四、再生塑料颗粒价格走势:2024-2026年三大变量
**变量1:原油价格** 新料PE与再生PE价差维持在1500-2000元/吨时,再生料性价比凸显;若布伦特跌破70美元,价差可能缩至800元,压制再生料涨价空间。 **变量2:进口废塑料清零政策** 2021年起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,国内毛料供应缺口约500万吨,推动**2024年再生颗粒均价同比上涨7%-10%**。 **变量3:海运费用** 红海危机导致东南亚再生料来华运费上涨40%,短期推高华东港口rPET报价至7200元/吨,预计2024年三季度后回落至6800元。 ---五、下游应用:哪些赛道在抢再生料?
**1. 包装膜** 快递袋强制掺混30%再生PE,年新增需求120万吨。 **2. 汽车** 大众、宝马要求2025年内饰再生塑料占比达25%,rPP需求激增。 **3. 纺织** 耐克、阿迪承诺2025年聚酯纤维50%来自再生料,rPET切片供不应求。 ---六、投资指南:2024年最值得布局的三类企业
- **食品级rPET龙头**:已拿到FDA/EFSA认证,锁定可口可乐、农夫山泉长单; - **改性再生塑料企业**:通过添加玻纤、阻燃剂,把rPP卖进汽车主机厂,毛利率比原生改性料高5-8个点; - **区域分拣中心**:掌握前端毛料资源,山东临沂、安徽界首的园区入住率超95%。 ---七、风险预警:价格战与环保督查的双重夹击
**价格战信号**:2023年四季度河北保定再生PE颗粒库存45天,部分小厂降价300元抢单。 **环保督查**:2024年生态环境部将针对VOCs排放开展专项检查,未上RTO焚烧炉的企业可能停产。 自问自答:中小企业如何活下来? 绑定下游品牌方签三年锁价协议,同时把产线搬到合规化工园区,分摊环保成本。 ---八、未来展望:数字化溯源与化学回收的下一站
- **区块链溯源**:浙江试点“废塑料身份证”,扫码可查回收来源、碳减排量,溢价200元/吨; - **化学回收**:中石化投资50亿元在海南建设10万吨/年rPET解聚装置,2026年投产后将吃掉全省废瓶总量的40%。 再生塑料行业不再是低门槛的“收破烂”,而是技术、资本、政策三重加持的万亿级赛道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